创新药内卷与万物集采

青侨阳光

2021-09-08 14:11:01 

能真正做出国际竞争力better和first产品的企业可能同时受益国内医疗需求不断升级+国际认可度持续提升的双重提振。


7-8月份A股和港股的医药股整体有很大幅度回撤除了教育和互联网等行业出台的政策引发的一些不好的打压预期之外相当程度上也受到了天晴与康方合作开发的PD1单抗传出的超低报价引发的创新内卷的担忧以及安徽省启动体外诊断试剂集采引发的万物集采的焦虑


如何理解创新内卷现象万物集采的趋势它们会否动摇医药行业的投资逻辑基础和行业景气前景对此我们有些自己的看法


01 创新内卷


在探讨创新内卷之前先看一组近期行业的融资交易


1. 2021.7.30日星弈昂宣布获得4000万美金的天使轮投资星弈昂在2021年5月刚刚由前复星凯特总裁王立群创立致力于开发iPSC-CAR-NK通用现货型细胞疗法


2. 2021.8.4日和瑞基因宣布完成近7亿人民币的B1轮融资用于肝癌早筛等产品的商业化开发


3. 2021.8.11日晶泰科技完成4亿美元D轮融资该公司基于AI智能加速新药研发


4. 2021.8.19日鼎新基因完成过亿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鼎新公司基于AAV和非病毒载体实现基因治疗2020年7月成立运行刚满1年


5.  2021.8.23日致远慧图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致力于AI智能技术在眼科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


6. 2021.8.19日艾博生物完成超7亿美元C轮融资艾博生物致力于mRNA疫苗研发2019年创立至今已经估值过200亿


7. 2021.8.25日上海跃赛生物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该公司在2021年刚刚成立致力于iPSC在帕金森等神经领域的应用


8. 2021.9.1日奕拓医药宣布完成高瓴创投和阿斯利康中金医疗领投的B轮融资基于液液相分离现象来筛选新药这是近年才兴起的全新领域……


大量的最前沿技术大量的极早期项目与5年前国内可比的融资交易相比已经是云壤之别 为什么


在普通医药品也供不应求的1990s年代像哈药海正这样具备基础供给能力的国资普药企业一度成为行业龙头


到了2000s年代普药供给能力大增普药龙头景气度持续下滑但同时一些类首仿的药企比如恒瑞天晴比如信立泰通化东宝它们的景气度却是持续提升


到了2010s年代首仿不再稀缺产业优势也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像贝达这样的me-too创新药企开始崛起恒瑞们因为成功转型me-too创新再次延续了强景气


而到了2020s年代me-too创新药也已遍地像PD1单抗三代EGFR-TKICD19 CART等热门新药都是几十家企业一哄而上地跟随性仿创这时候再去跟风做me-too将会越来越艰难但与此同时能做出全球竞争力的better药和first药的企业却正在迎来更加辉煌的景气时代


很多人担心的创新内卷那只是me-too类跟随性仿创新药的问题而对于better药和first药毫无内卷可言反而是一派渐入佳境的景象——前文列示的8月份的那些融资事件显然都是指向后者的生物医药的股权投资市场在以自己的方式宣告着对行业方向的判断


跳出具体细节把医药行业作为整体去看我们或许能看得更清楚


1. 从国内外的统计数据看医药行业总规模增速一直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为什么首先是老龄化医疗占支出的比重随年龄增加而迅速放大老人占比增加医疗在社会总支出的占比自然会增加


其次是生物科技突破颠覆性新技术不断释放全新的医疗需求再次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健康是无上限的需求大家越有钱就会越愿意在健康上花钱


2. 同样是国内外的长期统计数据医药行业的利润率和资本回报率也持续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为什么


首先是健康焦虑这种焦虑可以转化成公众对医疗升级持续而强劲的需求其次是安全敏感很多医药产品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死健康这种安全敏感意味着更高的品牌依赖而品牌依赖容易创造品牌溢价


那么创新药的同质化竞争会不会动摇整个社会的老龄化进程终止生物科技的持续突破逆转社会财富的积累趋势会不会改变公众的健康焦虑影响医药产品的安全敏感特性显然都不会


竞争价值是有相对性的Me-too新药的过度竞争是倒逼行业进入更高附加值更具硬科技价值领域的必然过程如果能看得见隐藏其后的better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同类最优药和first更前沿更差异化的原创药新药的机会相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本土创药新势力的投资机会仍会是广阔天地


02 万物集采


在讨论医药集采话题之前同样先简单一遍集采政策的演进2018年新设医保局参照上海模式推出了4+7口服化学仿制药集采试点化学仿制药可以进行一致性评价相当于药监局权威背书同质化竞争当时是彻底去品牌化最低价独家中标引起广泛质疑也引发市场对医药行业的恐慌


不过在后面几批次的化学仿制药集采中取消了独家中标改成多家中标囚徒困境有所缓和


2020年国家推动冠脉支架集采冠脉支架虽然大同小异但毕竟无法做一致性评价来背书同质化这是国家集采首次涉足医疗器械也是首次涉足非标产品集采政策再退一步保留了医生对产品品牌的选择倾向同时增加了中选家数


2021年的医保集采除了在标准化的化学仿制药领域向更多注射剂等品种延伸之外在相对更非标的生物类似药和医疗器械领域也进一步向胰岛素和关节植入物延伸不过从已经出台的胰岛素和关节植入物的集采政策看医保局进一步放宽了相关政策胰岛素未再强制末位淘汰制度而关节集采同样淡化了低价中标同时设置了分组竞价并保留了更大的中选比例


集采演进主线相对清晰


I. 集采对象从最容易标准化的口服化学仿制药开始然后到对质量相对敏感但仍然相对标准化的注射剂再到冠脉支架这样的相对简单的非标产品再到生物类似药(胰岛素等)其它高值耗材(关节植入物)等未来进一步向体外诊断医疗设备等延伸从逻辑上讲是可预期的


II. 中标政策从期初最严格的最低价独家中标到后来的仍然追求低价但不再独家中标再到认可品牌基础+多家低价中标再到认可品牌+淡化最低价中标在政策越趋宽松的过程中预计相关企业的报价也会越趋理性——比如某类高耗原来是3-4扣出厂渠道加价2-3倍现在因为国家是带量采购相当于把中间环节的部分给了国家。


原则上说对出厂端来说终端降价60%-80%是可以消化的但像第一批集采的恩替卡韦和2020年的冠脉支架那般动辄超90%的降幅对出厂端会是巨大打击后面胰岛素和关节植入物集采的结果按我们的理解大概率会明显好于以前集采具体幅度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不管是2005年推的GMP改造2011年推的双信封招标2015年推的一致性评价还是2018年推的集采历史上每次重大医改开始都是先极限施压然后不断调整优化


这可能与人的近因心理有关不断加码参与方的感受最强烈的是越来越艰难难以接受但一把极限到底然后妥协回调参与方反而感觉得是虽然残酷但在一点点好转


怎么理解集采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我们可以把医药行业想象成一片森林原来是老树和小树都是自然生长


后来森林来了管理员这个管理员来这里是带着任务来的他需要引导改变这片森林的树木结构于是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打点这片森林先是拔掉那些已经坏掉的枯枝朽木所谓的神药然后裁掉了一些挤占了太多空间和资源的老树枝高价仿制药等同时不断扶持和浇灌那些可以让森林变得更美好的小树新苗创新药械等


这片森林的资源是相对固定的清理朽木和老枝不仅不会破坏整片森林的繁荣反而会给地面的小树苗腾出更多资源和空间让整片森林变得更加地生机盎然


森林来了爱折腾的管理员这不是坏事只是说这会给整片森林带来一个很大的环境性大变量这种环境性的大变量未必能多大程度上改变总量规模但一定会在结构上留下深刻影响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回顶部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