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升维布局叠加产业升级,隆盛科技打开“新世界之门”。
2019年是中国汽车行业最痛苦的一年,这是继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后,再次同比下滑8.2%。受大环境趋冷影响,与汽车相关的个股均出现业绩滑坡,股价也随着进入低谷。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让整个行业更加冰冷。1-2月,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汽车销售下降了37%。
但并非所有相关公司,都如整个汽车行业出货量这般悲观,以汽车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为主营产品的隆盛科技(SZ:300680)股价不降反升,最近六周成交量更是显著放大,投资者抢筹明显,股价也创出2018年9月以来新高。
隆盛科技(SZ:300680)为何会成为市场焦点?逆周期的强势表现是否意味着隆盛科技股价拐点已现?
01 业绩好于预期
3月30日晚间,隆盛科技发布2019年财报,公司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均大幅提升,扣非净利润更是去年的21倍。
具体来看,隆盛科技2019年总营收4.07亿元,同比增长79.4%;归属股东净利润为3003.91万元,同比增长684.9%;扣非净利润为2448.09万元,同比暴增近21倍;每股收益0.4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0.05元。
同时,隆盛科技还公布了分红方案,拟每10股转8股并派息1元。
隆盛科技的业绩为何突然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认为一方面是经营效益的改善,但另一方面则是2018年业绩因客观因素造成的账面影响。
在2018年8月份,隆盛科技以3亿元价格完成对微研精密的收购,在合并报表后,隆盛科技2018年营收明显放量,但却由于一次性重组费用和政府补贴的下降,从而导致净利润大幅下滑,如果单从实际经营角度考量,隆盛科技2018年的净利润也是平稳增长的。
在一次性重组费用计提过后,隆盛科技2019年的净利润回归正轨。市场唯结果论的错估,导致2018年业绩被大幅低估,再加上2019年业绩的增长,从而出现业绩反转的情况。其实,隆盛科技的反转早在2018年就已经开始,只不过市场用了2年时候才发现过去的“错误”。
业绩触底后的反转点燃了整个市场的情绪,但业绩的爆发只不过是引起投资者抢筹的导火索。实际上,隆盛科技真正的蜕变是核心基本面的变化,完成升维布局,从而打开市场空间。
02 升维布局
一直以来,隆盛科技都聚焦节能减排领域,为下游客户提供符合柴油机动车、汽油机动车等商用车节能需要的废气再循环处理方案,也叫EGR系统,包括EGR阀、控制单元(ECU)、传感器、EGR冷却器,ETC(节气门)。
如果单从技术角度分析,隆盛科技的研发能力在国内首屈一指。其在2008年成立技术中心,获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称号,是国内唯一具备EGR研发、国内唯一具备燃油系统标定能力(发动机、整车)的EGR生产企业,具备完备的产品设计、验证能力,强大的CAE仿真设计、计算能力等一整套解决方案。
隆盛科技极为重视研发,目前公司260名员工中,技术性人才达85人,占比超过20%,这在生产型制造业企业中是很少见的。
同时,隆盛还有两位战略合作专家,一位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姜晶,合作建立“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核心关键零部件”的战略研发平台;另一位是刘禹教授,与博世汽车系统展开深度战略合作。
凭借超强的技术实力,隆盛科技与国内知名整车厂和发动机厂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如博世、江铃汽车、庆铃汽车、福田汽车、江淮汽车、一汽解放汽车等。
可以说,得益于跟博世汽车系统的战略合作,严格的技术准入门槛提升了隆盛科技的研发实力。同时,博世高标准的生产过程控制及质量控制要求,将对隆盛科技整体能力提升带来积极影响。
根据公司公告内容, 隆盛科技已经成为博世天然气系统的总成部件供应商,众所周知,天然气系统在商用车特别是重卡领域,在近两年增速迅猛。博世在商用车领域因其燃油系统的重要地位,影响力巨大,因此该业务未来前景可期。
在此之外,根据平台问答环节,我们观察到隆盛已经和博世开展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的业务开发。隆盛借助收购微研精密,通过零件和部件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意图非常明显,以此可以判断,企业转型不激进,相当稳健。
但即使如此,隆盛科技此前依然被市场忽视,究其原因就在于主营业务的市场空间过于狭小,且高度受制于整个汽车行业特别是排放升级政策的波动。
隆盛科技主营的EGR系统的名字看似复杂,但实际原理很简单。众所周知,一般进入气缸的只是燃料和新鲜空气,而EGR系统可以在内燃机燃烧后,将排出气体的一部分出重新导入吸气侧使其再度吸气的技术。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为让废气抑制燃烧温度,降低NOX排放,降低爆震,从而达到减排或节油的目的,提高燃料经济性。
EGR系统属于极为细分的行业,仅是汽车发动机系统的一个分支。尽管隆盛科技已经在行业中具备超强的话语权,与众多客户达成战略合作,但整体需求还是高度依赖于整个汽车行业的景气性,当汽车周期下滑时,公司只能被动承受业绩的损失。
在收购微研精密后,隆盛科技的产品向产业链上游布局,在EGR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节能减排模块、安全模块、座椅门锁模块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电机模块。
收购微研精密,在产业链上成为客户的一二级供应商,达到产业协同,能够为公司整体业绩持续输出。同时,隆盛科技与微研精密的协同效应能够降低成本,优化成本机构。
另一方面,微研精密的产品不再仅局限于柴油汽车和汽油汽车,还进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隆盛科技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姜晶合作建立“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核心关键零部件”的战略研发平台,也进一步拓展了公司新能源业务的空间。
据悉,隆盛科技针对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的前期规划已经完成,目前在产品设计、匹配阶段。
并且与博世的战略合作关系,始终利用博世的研发优势,共同开发制造马达铁芯可以很好地、快速地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做战略性切入。位于隆盛科技新吴区的的老厂房,目前已被进行相应的专业化改造,将作为新能源燃料电池及马达铁芯的生产基地。
通过收购微研精密和加大对新能源业务的布局,让隆盛科技的市场天花板大幅提升,公司重获增长动力。从过去“柴、汽”二维模式,到如今“内燃机、燃料替代、新能源”三维立体化模式,隆盛科技的升维布局才是获得市场认可的根本原因。
03 风口来袭
如果说升维布局是隆盛科技的主动求变,那么特斯拉中国本地化和即将推出的国六标准则如同草船借箭的东风。
2019年,特斯拉中国工厂正式落户商户,特斯拉的中国本地化带动了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虽然隆盛科技目前还没有与特斯拉展开合作,但我们认为未来仍有很大合作的可能。
其一,微研精密坐落于江苏无锡,与上海比邻,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既有可能成为特斯拉零件国产化的替代供应商。
其二,特斯拉的电机中定子,转子是通过多层叠压,然后激光焊接而成,精度要求极高,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特斯拉质量是最好的。而微研在模具开发、制造以及冲压工艺方面积累了20年的经验,是目前国内少数掌握二代电机铁芯生产技术的公司之一。
根据公开信息,隆盛科技已经获取了MEB、尼桑、蔚来汽车等项目的定点,技术角度分析,隆盛科技进军特斯拉产业链也只是时间问题。
此外,国六标准A将在今年逐步开始全国实行,所谓国六标准,指的是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将会进一步提升对汽车排放尾气的要求,改善空气质量。
国六标准A推行将会大幅推升EGR系统的市场需求量,市场预计届时柴油EGR系统的市场空间将达50亿元,受益EGR系统销量上升,隆盛科技手握商用车EGR特别是核心部件EGR阀市场的最大份额,预计隆盛科技EGR系统利润将大幅增长。2021年国六标准B阶段的全面推行,将会大幅度提升公司业绩。
成为特斯拉供应商的潜在预期和国六来袭的实在利好,这些都是隆盛科技未来业绩的根本保障。当主动的升维布局叠加产业升级,隆盛科技极有可能成为颓势的汽车产业中最靓的那个仔。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