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债券等融资工具的出现,给企业低碳转型的资金困境带来希望。全面、系统的气候信息披露将提升市场对企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认知和信心,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另一方面,投资者想了解更多有关发行人应对气候变化的情况,以做出合理决策。为顺应市场需求,TCFD应运而生,制定了国际通用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框架。发行人可采纳TCFD的建议,以顺应“碳中和”大趋势。
如果问现在最热门的话题有哪些,“碳中和”定能跻身前列。去年,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2030年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进入了明确的气候治理新阶段。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议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及主要措施,并把此项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所谓碳中和,简单来说就是指温室气体释放量和吸收量相当,实现数值上“零和”的状态。“碳中和”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关注,主要是因为以全球变暖为主的气候变化风险日益突出——森林火灾、极端高温、暴雨洪水、台风等气候事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通常意义上来看,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主要诱因。因此,不少国家已经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以尽可能消减温室气体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在设定目标的基础上,法国、英国、瑞典、丹麦、新西兰等国家还将“碳中和”写入法律,以推进实质性行动。欧盟、韩国、智利等地区和国家也加紧推进“碳中和”立法进程。低碳、绿色已成为全球新共识。
由于化石燃料燃烧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温室气体中占比最大,整体来看,实现“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首要措施就是改善能源结构。Emissions Gap Report 2020目前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耗总量超过80%。在“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格局重构必然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会给高度依赖能源的工业体系带来革命性挑战,也会对其他行业带来冲击。各行各业不仅要在“碳中和”进程中增强“抵抗力”,更要发挥积极作用。在气候变化治理中,资本市场可以在低碳转型方向引领、资金融通、财务绩效评估等方面提供支持。但资本市场的参与者需要了解哪些公司最易受气候变化风险的影响,哪些公司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哪些公司正采取积极的行动,以此做出更加合理的投资决策。近几年,“气候变化”议题随着ESG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并成为ESG监管、评估与信息披露重点。因此,公司对“气候变化”议题的回应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公司以负责任态度,为世界气候治理贡献力量,更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增强自身在气候变化进程中的生存韧性。未来,随着气候变化议题不断受到重视,发行人气候风险与机遇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香港联交所在2020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ESG指引)中,新增了“气候变化”的指标,要求在港上市公司披露有关识别及应对气候相关事宜的政策,并描述已经及可能产生影响的重大气候事宜及应对措施。除以之外,香港联交所ESG指引还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有关范围一、范围二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数据。《咨询总结:检讨ESG指引及相关<上市规则>条文》纳斯达克交易所、伦敦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均在ESG指引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有关气候变化风险和管理的情况,以及碳排放强度数据。
除此之外,气候变化相关事宜也被明晟、富时罗素、道琼斯等纳入ESG评级框架中,并以此建立了相关的气候变化指数,供投资者参考。虽然国内市场的ESG信息披露规则还未正式公布,但随着“30·60”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及相关落实方案的加速制定,将气候相关信息纳入监管毋庸置疑。为协助投资者和资产所有者明确需要运用哪些信息对气候相关事宜进行评估和定价,帮助发行人披露实质性的气候相关信息,二十国集团(G20)金融稳定理事会成立了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TCFD),就如何自愿、一致披露气候相关信息提出建议。2017年,TCFD发布了《最终报告: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建议报告》,围绕公司运营方式核心要素——治理、战略、风险管理及指标和目标,构建了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框架。截至目前,TCFD受到来自全球78个国家,1,800多家组织(包括公司和金融机构)的支持,覆盖市值达12万亿美元,涉及资产150多万亿美元。中国内地共有13家机构支持TCFD的建议。TCFD将气候相关风险划分为与低碳经济转型相关的风险和与气候变化的实体影响相关的风险两大类。根据TCFD的阐述:除风险外,企业缓解或适应气候变化等行动还会创造发展机遇。气候相关机遇会根据组织机构运营所处的地区、市场和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变化。TCFD将气候变化机遇分为五大类。 TCFD认为,气候变化风险和机遇最终都会对公司的财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气候变化风险和机遇对公司的财务影响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驱动:一是组织机构面临的特定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二是组织机构在管理风险(即缓解、转移、接受或控制风险)及抓住机遇过程中采取的战略和风险管理决策。
TCFD发现,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主要通过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以及资本和融资四个方面对公司目前和未来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收入:转型和实体风险可能影响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支出:应对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力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其成本结构;
资产和负债: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技术和市场动态的变化导致的供需改变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估值;
资本和融资: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可能会通过增加负债规模,补偿被削减的运营现金流或补偿新的资本支出或研发资金,还可能影响筹集新债或就偿债务进行再融资,或者导致债务期限缩短。
TCFD围绕代表公司运作核心的四个专题,即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提出了11项披露重点和相应指导意见。b)描述管理层在评估和管理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方面的作用。MSCI在2020年12月发布了首份TCFD报告——《Enabling Sustainable Investing》。在报告中,MSCI披露了有关董事会、管理层在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方面的职责及发挥作用的途径。在职责上,管理层负有日常评估和管理ESG和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职责,而董事会最终负责监督管理层对这些职责的执行情况。在具体行动上:
管理层由风险监督委员会(EROC)和首席责任官(CRO)领导的企业责任委员会(CRC)共同负责气候相关风险的评估工作;
EROC由总裁、首席财务官、总法律顾问、首席人力资源官、首席技术官、内审部和投资者关系部的负责人及风险管理官组成;
2020年,CRO联合企业业务全球主管。共同领导EROC开展了基于TCFD框架的气候情景分析、风险识别工作,并交由审计委员会;
EROC的聚焦点包括:投资者、客户和员工对全球机构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兴趣日益浓厚;MSCI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风险;以MSCI现有资源和方法如何发挥作用;
每年CRO都会参与投资者沟通会议,向投资者展示MSCI应对气候变化等ESG风险的方法和进展。
a)描述组织机构已经识别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b)描述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对组织机构的业务、战略和财务规划的影响。c)描述在不同的气候相关情景(包括2°C或更低温度情景)下组织机构战略的适应力。中电集团早在2007年就发布《气候愿景2050》战略,并承诺每五年审视和强化相关目标。多年来,中电集团因地方政策的转变和技术的发展多次更新战略目标。目前,中电集团的减碳目标包括:
不再增加燃煤发电资产,最迟于2050年底前,淘汰所有余下的燃煤发电资产;
2050年底前,把碳强度由2007年的水平降低80%;
2020年底前,可再生能源占发电容量的20%,到2030年底前,提升至30%;
2020年底前,零碳排放能源占发电容量的30%,到2030年底前,提升至40%。
c)描述识别、评估和管理气候相关风险的流程如何融入组织机构的整体风险管理中。中国平安在2018年发布了首份TCFD报告。在报告中,中国平安披露了有关气候变化风险和机遇的识别方法和结果。
在转型风险方面,从平安寿险的投资组合中辨别主要投资行业板块;然后通过文献回顾、政策及标准调查等方法,分析对此类投资行业重要的公共政策及规划;结合低碳转型情景数据,分析对各重大投资行业的主要转型风险及机遇;
在实体风险方面,平安产险针对台风、暴雨、洪涝等气候相关极端天气现象,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查勘、物联网监控、LBS定位等创新技术,展开气候变化风险研究,加强风险评估及管理,协助财产所有者保护财务及控制损失。
a)披露组织机构在按照其战略和风险管理流程评估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时使用的指标。b)披露范围1、范围2和(如适用)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和相关风险。c)描述组织机构用于管理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目标以及目标的实现情况。联想集团为管理其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制订了以下管理指标:
范围1+范围2碳排放减少量
范围3内,已售产品(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和服务器)的碳排放减少量
范围3内,每百万美元采购开支中,采购商品和服务产生的碳排放减少量
范围3内,每公吨/公里运输及配送产品过程中,上游物流运输及配送环节产生的碳排放减少量。
在2019/20财年的ESG报告中,联想集团披露了全球范围1、范围2及范围3碳排放量,并展示了全球能源目标(定性)的实现情况。
图:联想集团2019/20财年全球能源目标的实现情况,2019/20 ESG报告
国内企业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信息披露较全球整体水平仍然是滞后的。但在中国“30·60”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强化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管理将成为潮流。中国企业可以采取以下行动,为资本市场气候相关投资决策提供实质性的参考:提升对气候变化风险和机遇的认知,根据气候变化对企业运营和行业发展的影响程度,选择合理的应对策略;
建立对投资者、监管机构、市场以及社会公众对气候变化价值诉求的动态监测,确保提前谋划和积极响应;
对标同业、对标领先,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定相关气候变化信息披露框架和机制,持续提升信息披露的实质性、完整性;
以TCFD建议为气候变化管理框架,完善气候变化治理架构,制定气候变化战略,强化气候变化风险管理,并建立气候变化管理的指标和目标;
强化气候变化相关信息披露,建立常态化报告机制,就气候变化议题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保持良性互动。
气候变化作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挑战之一,已成为全球性议题。企业是经济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候变化治理进程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企业通过提升自身在气候变化演变中的适应性,亦可将气候变化风险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机遇,获得资本市场的融资竞争优势,并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与赞许。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