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看了会焦虑,详解硬核玩家TCL在“AI×IoT”赛道的优势

余辰琪

2019-03-22 11:01:02 

作者为阿尔法工场研究员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5G大幕正徐徐拉开,中国传统家电企业已经触摸到了向智能科技转型时刻。

 

人大会议“代表通道”上,TCL(SZ:000100)董事长李东生表示:“过去37年我们一直坚守实业,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年投资800亿在半导体显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智能制造领域,我们要努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就在这个3月,TCL向外界展示了其更为丰富的智能科技“底牌”:2019年度春季发布会上,随着其“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全矩阵产品的发布,“制造未来生活”战略全面曝光。 



长期追踪TCL的投资者都知道,其向智能科技转身已筹谋已久。本篇报告正将结合此中事实轨迹的脉络,解析备受TCL投资者关注的核心问题:

 

从传统家电制造商切换进入智能科技赛道,TCL的着力点是什么,它在当前表现出了怎样的竞争力,未来的它将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01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技术迭代(5G)与政策(供给侧改革)共振,使智能科技成为了传统家电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基于5G通讯技术而生的物联网时代,智慧生活的入口将不再局限于手机和电视;全品类、全场景的智能终端产品,都将经由传感器和通讯协议的加持成为智能化生存的一部分。

 

根据中国经济信息社2018年3季度发布的《2017-2018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达到84亿台,首次超过人口数量。

 

另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22年全球消费级IoT硬件(智能家居、穿戴设备)销售额将达到1.55万亿美元,折合10万亿人民币,这还只是未来四年的情况。

 

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物联网终端用户已达4.65亿户,基本实现了前期的市场培育预期。 


 

物联网首先是物与物的连接,得物(智能硬件)者得天下。这恰恰是传统PC、移动端巨头的弱项——没有这个基因。而核心受益者,当属既有硬件矩阵、又有软件生态的全新物种。

 

既往实践轨迹证明,TCL有望成为这场技术革命的核心受益者:

 

成立于1981年的TCL,到现在已经走过了38个年头。在这38年里,TCL已经为全球9.6亿用户、约3亿多家庭提供了优质的家电产品和服务。

 

2014年,TCL发布了双轮驱动战略:“智能+互联网”与“产品+服务”的双+转型战略和全球化发展战略。经过5年实践,双轮驱动战略成效初现。

 

2018年,TCL电视品类全球出货量上升至全球第2名,这是中国品牌首次进入全球排名的前2位,冰箱和洗衣机品类在中国区对比同行业同比增幅第一;空调品类突破了1000万台,稳居行业前5名。

 

智能电视累计激活用户达到了3191万,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累计激活用户达到了5.28亿。

 

迄今,TCL已是中国唯一拥有显示面板、模组、整机制造的上下游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家电企业。这使其在全球布局及国际竞争中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截至2018年末,TCL电子在北美市场已经打通了六大主流渠道,销量排名前三。

 

新兴市场方面18年前三季度销售量同比提升38.3%,其中巴西销售量同比增长52.2%;菲律宾的销售量市场份额排名居第三,在泰国及越南位居第四,在澳洲位居第五。欧洲市场依然潜力巨大,18年前三季度销售量同比增长60.3%。 

 


品类完全的产业链条,全球化的销售网络,以及垂直一体化的产业化路径,意味着TCL既有家电全产业链产品的交付能力,又有用户规模和智能制造供应链体系优势。

 

这些一并构成了TCL全面拥抱智能科技全生态服务的基础,也正是以小米为首的智能硬件新势力“羡慕”与“恐惧”的所在。

 

 

02  智能科技大玩家


 

放眼中国产经业界,有大规模硬件实施基础的物联网头部玩家屈指可数,TCL之外,其他参与者主要包括华为、小米、海尔以及跨国巨头苹果、三星等。

 

尺有所长,从竞争力角度来看,以上各大玩家均有较为突出的比较优势与劣势。

 

强者如产业链顶端的华为,作为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提供者,一直以来主要致力于提供端到端产品解决方案。

 

2018年8月,华为“方舟实验室”挂牌成立,标志着其将围绕智能手机这一核心入口,正式涉足消费级智能硬件市场。


  

华为的底层技术实力无人匹敌,智能手机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展现了其在消费级市场的无限可能性;但比较劣势在于,其当前尚并不具备全链条的智能设备制造与交付能力。

 

再看小米,其更加强调智能硬件的集团军式作战,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电视为矩阵核心,以控股或参股的形式孵化智能家居新生力量,构建自己的生态产业链条。

 

当前小米产业链中,较为知名的产品及品牌主要有:做净水器的云米、做手环的华米、做平衡车的纳恩博、做充电宝的紫米、做空气净化器的智米、做蓝牙耳机的蓝米等。 


 

小米的智能硬件生态布局较早,但多围绕“轻硬件”展开,除了互联网电视之外,在冰箱、空调、洗衣机及其他黑电品类上,受制于供应链管理半径,与相关行业龙头仍有较大差距。

 

而苹果作为全球智能手机的领导者之一,在智能科技的布局较为收敛,更为强调产品的质感与调性,以延续其一贯的高溢价策略。 


 


目前看来,其对于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仍主要表现在手机、iPad等明星产品上,前期被寄予厚望的智能音响市场认知度并不及预期。

 

三星的思路基本可以理解为是苹果与海尔的集合,但其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式微,至今仍未展现出较强的企图心。

 

比较起上述四大巨头,TCL与海尔有着类似的出身背景,风格也更为近似。

 

它们共同的比较优势在于全品类家电的大规模的制造与交付能力,以及在家电市场长期积淀下的品牌力。相对的短板在于缺失自有品牌智能手机这一中枢平台。

 

为此,海尔选择与魅族结盟;TCL则一方面与VIVO等主流厂商构建生态联盟,一方面则通过在面板制造领域突出的垂直一体化能力,力图在智能手机领域实现换道超车:根据最新消息,TCL已公开宣布入局折叠手机,将在2020年实现量产。

 

实际上,TCL也是继小米之后,在“AI×IoT”维度表现出最强企图心的中国公司之一。其对于智能科技业务的预期为:3年内实现2000亿营收,跻身中国智能科技企业第一阵营。 

 

这样的目标意味深长:无论小米,还是另一主要竞争者海尔,近来来营收水平均卡在了2000亿关口。 

 


固有的硬核基因与全产业链优势已无须再谈在外,这样的信心还来自于长期以来在AI技术领域的未雨绸缪:

 

早在2018年5月,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TCL董事长李东生即对外公开讲述了智能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升级方向,并分享了TCL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上的有益探索。

 

彼时,TCL便确立了围绕三个产业领域进行重点布局的“智能科技攻略”:一是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布局;二是智能产品的布局;三是提高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能力。

 

为此,TCL在东欧和武汉设立两个人工智能研发中心,东欧中心主要是从事人工智能的基础性研究,建立数***用和相关模型与算法,武汉中心将主要负责图像、语音领域的人工智能相关算法的研究和应用。 

 


同时,在人工智能落地的应用场景研发方面,TCL作为智能终端的制造商,与众多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先企展开业合作,研发和推出一系列搭载智能语音识别,智能图象识别的产品。

 

仅2017 年,TCL研发投入为47.2 亿元,主要投向便是人工智能、互联网应用以及半导体显示等领域。

 

 

03  精彩只是刚刚开始

 

 

今年3月12日, 2019年度春季发布会上,TCL对外展示了在智能科技领域的阶段性成果。 

 

基于最新发布的全场景AI,TCL发布了多款智能端产品,从全屋家电到个人生态产品,再到泛智能设备,给大家带来了覆盖智慧健康生活全品类的“4T”场景化产品矩阵:即T-HOME(梦想之家)、T-LIFE(美丽人生)、T-LODGE(时光驿站)和T-PARK(智慧园区)。在深耕家用场景基础上,进一步了拓展商用领域,实现互联互通和全场景优势在产品层面的全面落地。 



TCL此次展示的几乎所有新品,面向的都是“AI×IoT”新时代:不仅有在CES上获奖的X10 QLED 8K TV、T-睿智能双温区客厅空调、X10冰箱、X10洗衣机也都搭载了许多行业首创的“黑科技”。

 

譬如旗舰级电视新品X10 QLED 8K TV,这是一款基于QLED原色量子点显示技术打造的8K智能电视,并且支持TCL最新研制的“全场景AI”技术。电视作为TCL的传统优势业务,已被赋予了智慧家庭的核心入口的功能:通过呼唤对电视人工智能“小T”就可以随时调节空调、空气净化器,开启窗帘、电灯,控制智能门锁、可视门铃、智能开关等智能家电产品。 


 


T-睿智能双温区客厅空调是行业首款搭载体感雷达的空调,它能够感知人的位置,可以自动控制风量大小和方向。双出风口设计,使得T-睿可以做到双温分区,实现一个客厅,两个温度。 因为应用了AI语音控制技术,它能够清晰识别人声,实现正面120°广角、5米距离内精准快速响应识别用户指令。

 

与空调一样,此番发布的洗衣机、冰箱等其他类别家电产品,均支持AI智能监测或AI语音,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多种远程操控。

 

 


从智能家居产品到个人智能生态产品解决方案,2019年成为了TCL在智能科技赛道全面发力之年。

 

综上所述,TCL在历史进程中,通过自身的实力——实体经济支撑,强大的研发能力、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比肩国际品牌的行动力……一再证明其在实体经济领域中流砥柱的地位。可以说,TCL过去驱动着家电行业的发展进步,同时也驱动着中国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

 

同时,拥有智能制造产业链和垂直一体化优势的TCL,向智能科技的转型十分自然,这也是成长曲线要求的必然结果:专注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打磨,加速各产品线的智能互联,打造服务订阅的长期现金流来超越传统家电业务天花板。

 

应该说,“AI×IoT”作为TCL的下一个赛场,精彩只是刚刚开始。

 

是为结语,我们认为:

 

基于以上过去30余年积淀而成的核心竞争力, TCL入局“AI×IoT”,向智能科技公司全面转型,将有望在三年内向全球第一阵营发起冲击。这对于投资者而言存在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

 

因此,现在这个时点的TCL,是一个值得长期密切关注的企业。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回顶部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