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大跌,从一根筋买入到出逃,外资们嗅到了什么?

刘de侠

2018-12-19 18:00:22 

注: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2018年最强势的招商银行(SH:600036),今天(12月19日)下午成功吸引无数眼球。从这种分时图(见下图)的走势看,机构资金的出逃基本是板上钉钉了。



看一下港股通北上情况,过去7天,招行被外资净买入5.87亿,位列十大活跃股第一;过去1个月,招行被外资净买入25.95亿,同样位列十大活跃股第一!


去年,香港北上净买入量是最强的量化因子,大概的逻辑是外资建仓一根筋,只会买买买。而今年看,外资的操作也逐渐呈现A股化,经常杀入杀出,和散户没啥区别。所以,外资们过去一个月囤了这么多货,很有可能是博弈某个事件性机会。事毕,一哄而散而已。


而内资来看,有减持意愿的也只有某些险资了,不过他们的操作大概率通过大宗,这一点在量上得不到验证。


如果不是资金面出问题,那么就是逻辑的锅了。


银行股的逻辑在给民企纾困开始后,就出现了较大的改变。理财新规和金融去杠杆都压不住的估值,在这件事前有点撑不住了。


表面来看,银行地产拿走了A股差不多超过2/3的利润,几乎是实体经济利润体量的一倍。但事实上,过去三年,银行股的利润增速都是几近于零,辛辛苦苦赚的钱基本都分红分掉了。


理财新规和金融去杠杆不过是让银行的资产规模缩一缩、结构调一调,但都没有改变银行的息差模式,不过是少赚一点而已。


但目前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企业愿意给银行打工,毕竟每年还能攒下一些家底。可今年以来,形势比人强。


短期来看,我国的实体经济就算得不到金融体系的纾困,也实在经不起这些金融机构的抽筋扒皮了。全社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期望,个人判断重于银行的那点“分红”贡献,所以,未来银行股息差模式的大幅压缩不是没有可能的,关键时刻还是要做出牺牲的。


长远来看,移动互联网浪潮带来的经济浪潮面临终结,高杠杆和高息差只能选择其一的情况下,大概率还是要保杠杆的,毕竟负债是绝对刚性的。


更重要的是,无风险收益率走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我们看一下美国过去60年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会惊讶的发现70年代前美国的利率飙到过一个恐怖的程度,而现在呢?加了三年息,十年国债收益率都破不了3%……


那么未来10年中国的均衡利率水平是多少呢?5%的时候,你可以收1%的息差。如果下调,你还有多少空间?


招行的管理有多么优秀,零售有多么牛逼,转型有多么成功,其实都已经反映到1.36倍的PB(市净率)里了。到底值不值这个价,欢迎文后留言讨论。


本文首发于作者在雪球的个人专栏。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回顶部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