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周五(11月30日)熬夜把闻泰科技(SH:600745)和格力电器(SZ:000651)的公告都仔细读了几遍。周六一大早起来看到股票论坛上吵的不可开交。作为一个还算比较关注半导体产业的老韭菜,忍不住出来说两句。
分析安世半导体的文章太多了,基本情况的介绍我就不再复制粘贴,就以下热议几个问题说说我的观点:
1、功率半导体真的low吗?
2、格力为什么选择安世半导体?
3、如何看待格力与闻泰的协同效应?
4、安世买贵了吗?
第一次写长文,不足之处,还望文后多多指教。
功率半导体真的low吗?
首先,不得不承认,功率半导体的技术难度确实没有先进集成电路那样难。当然,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出来的。不然国内的H公司、S公司干了小几十年也没啥像样的产品拿出手。所以,现状是,我们每个人的手机、家电中的98%,汽车中的100%的功率半导体都由海外企业供应给应(这里把安世算作海外企业)。
因此,说功率半导体不是高科技的朋友,实在有失公允。
不像集成电路遵循摩尔定律而快速迭代,功率半导体的升级迭代较慢,很多工艺的研发是通过试错的方式进行,某些工艺的研发还要一定缘分才能研发成功。因此,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就很难有稳定可靠的高品质产品量产。
故而也不怪我们国内的企业,这玩意儿确实不好做,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还需要下游的配合试错研发,但下游基本上不会给你试错的机会,这就注定了这个行业完全是先发优势。
再从ROE(净资产回报率)的角度看看这个行业。以2017年数据为参考,英飞凌(Infineon)的ROE为14.8%,安森美(Onsemi)的ROE为18%,德州仪器(TI)的ROE为35.4%,瑞萨电子(Renesas)的ROE为16.6%,安世剔除会计处理影响的ROE为19.7%(资产评估增值会逐年摊销掉,这是真实盈利水平)。
对比一下:A股上市公司前1/3位数为11.4%,中间1/3公司ROE平均水平为8.9%。说low的朋友,怎么看?
为什么选择安世半导体?
现在包括格力在内的国内家电企业,采购的功率器件几乎全是由三菱、国际整流器公司(IR,主要的全球电源半导体供应商)、LS(LG公司的下属公司)、仙童、英飞凌、安森美等企业供应,尤其是白电产品使用的功率器件几乎全部采购海外厂商。
在中兴事件后,国内大型企业纷纷意识到供应链安全的问题——而说到供应链安全,半导体首当冲。这也就有了格力11年来首次提出不分红,计划拿出500亿人民币来做半导体。
当然,半导体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的。这次,格力选择了合作。
全球做功率器件的企业有德国的英飞凌,美国的安森美、威世半导体,日本的瑞萨电子、罗姆半导体,安世半导体等,但在这些企业中只有安世是中国企业(2017年从恩智浦买来的),所以安世成为了格力最佳且唯一的可选对象。
安世的收入结构中40%是汽车用功率器件,所有产品皆是车规级的品质。故只要安世有,只要格力要用,安世相关产品导入格力就没有问题,一流的产品品质保证格力产品的稳定性,中国供应商保证了格力供应链的安全。所以说,格力与安世的合作是水到渠成。
如何看待格力与闻泰的协同效应?
安世也不是能满足格力对功率器件所有的需求。这次格力选择和安世合作的目的不仅是希望获得安世供应的保障,还需要借助安世在功率半导体行业多年的积累,与其共同研发目前安世还不能提供的产品,如IGB(电机驱动部分最核心的元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T等。
格力也明白,靠自己白手起家做半导体的困难无异于痴人说梦,现在正好有这么好的机会找到一个强大的帮手,为什么要拒绝呢?所以说格力做芯片是认真的,而且选择了一条更容易实现的道路。
这次格力参与到安世半导体的收购案后,将直接和间接持有闻泰的股权超过10%。格力作为产业投资人,未来会不会获得闻泰一个董事会席位,我们拭目以待。
格力在公告中已经明确写出:“
本次投资有利于公司加大与闻泰科技在通讯终端、物联网、智能硬件等业务上的合作。结合闻泰科技领先的智能终端产品研发生产优势、高通 5G Alpha 合作伙伴的资质以及安世集团在半导体领域的市场地位,公司与闻泰科技的强强联合将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龙头优势,挖掘潜在的业务合作机会。
公司将借助闻泰科技的 5G 研发能力战略性布局 5G 产业链,以公司在空调领域的龙头优势为依托,紧抓 5G 平台下智能家居、物联网的巨大业务机会,塑造新形势下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在智能家居、智能装备、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多元化”稳健协调发展,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提升公司的整体业务能力。”
闻泰作为全球第一的智能手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厂商),其智能硬件的研发设计能力无需多辩。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在物联网领域,全球一流的家电企业与全球一流的智能硬件ODM企业的合作,还是值得一些期待。
安世买贵了吗?
引用一位投资朋友的一句话“二级市场担心买贵了,一级市场争的头破血流,都进预案了,又被拿出来了。”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曾表示,“成功收购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业务(安世半导体),对于整个中国半导体行业具有空前的意义,这是中国资本第一次买到国际一流公司的核心技术及其优质资产,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高端芯片及器件的技术空白。”
在美国实行半导体行业技术封锁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收购一个5人团队且没有利润的半导体公司都会被CFUIS(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否掉,从战略意义上来说,不贵。
从估值角度来看:
安世半导体2016、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为8.03亿和8.19亿。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在2017年建广集团将安世从恩智浦买来后产生了较大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增值,需要在2016年及之后对增值部分进行摊销。故由于会计处理的缘故,净利润的数字展现出来比实际经营情况偏低。
若将此影响剔除,2016-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0.7亿和12.7亿。预计2018-2019年剔除会计影响的净利润分别为15亿和17亿,对应收购价格的PE分别为23.4X和20.6X。而A股半导体企业(申万二级行业)平均PETTM为50.5X,平均ROE为10.6%(剔除负值)。
从成长性来说,安世被建广买来后,2017年营收实现22%的增长,利润实现19%的增长。中国消费电子和家电的市场才刚刚被打开,还有更加庞大的汽车市场等待开拓。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渗透率的提升,单车含硅量还有3-5倍的空间,功率半导体在汽车市场的空间还有3-10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安世来说,这是全球的市场。
闻泰张董提出了3-5年内做到双千亿的目标(千亿市值,千亿营收),坐上“闻泰+安世”的舰,借助5G的风,我们拭目以待。
格力董小姐说要做半导体,这回我看是认真的。
作者在雪球设有个人专栏。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