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树上市,有人想抄马云的底!但你得知道巨头站台图的是什么?

姗姗

2018-11-28 08:25:58 

注: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11月27日,宝宝树(HK:01761)登陆港交所,IPO发行价为6.8港元,阿里增持2478万股(相当于总股本1.48%),扣除费用后融资净额为16.086亿港元,当日收盘价为6.87港元,较发行价上涨1.03%,成交金额3.93亿港元,收盘市值115亿港元。

 

关于它的估值、商业模式引得投资者讨论纷纷。

 

成立于2007年的宝宝树,11年时间就发展成中国最大、最活跃的母婴社区平台。根据沙利文报告,宝宝树2017年MAU(月度用户活跃量)达1.39亿,行业排名第一。

 

宝宝树以母婴社区起家,在内容上经营多年,通过UGC+PGC+PUGC构建了国内最优质、全面的育儿内容体系。截至2018年6月31日,平台上拥有超11,000篇免费文章、超400首儿歌、160首育儿音乐、1,000部视频;超8400万个帖数,用户发帖及社区问答交流超过14亿条;用户上传照片超过10亿张。

 

其目标用户群,由早期怀孕女性发展到现在备孕、怀孕、已孕已育的夫妻,甚至母婴相关的其他家庭群体。

 

行业龙头的地位让宝宝树备受关注,这些年在一级市场颇受追捧。

 

目前宝宝树第一股东为持有22.18%的王怀南家族;二股东为持有21.11%股权的复星集团;三股东阿里巴巴持有9.9%;四股东好未来持有8.66%股权。2016年9月以来,宝宝树已进行三轮上市前融资: 

 

第一轮(2015年6月-2016年3月),创锐传媒、深圳华盖、千合投资等投资人以2.3亿美元的估值入股;

第二轮(2016年10月17日),亚东信维、欣欣相融、上海创稷等投资人以7.87亿美元的估值入股;

第三轮(2018年5月28日),淘宝中国以21.63亿美元的估值入股。

 

有趣的是,宝宝树的发行价为6.8港元,对应市值为14.5亿美元。

 

“所以,要不要抄马云的底呢?”看到发行价后,股票群里的朋友脸上露出三个黑人问号。原来,除了本次上市增持,阿里巴巴较大头寸是在六个月前建立的,那时的估值是21.6亿美元,也即是说发行价比上一轮打了“六七折”。

 

也有投资者以“用户重置成本”的相对估值方法算了算,觉得宝宝树物有所值:

 

“美图2018年上半年亏损了1.27亿人民币,然后股价跌了这么多,差不多也稳住了,市值/MAU(1.5亿,他自己估算的去重后月活)还能达到14.7美元;

宝宝树2018年上半年盈利1.22亿人民币,发行价比阿里入股低,市值/MAU为10.4美元,相对之下还是很有价值。”

 

那么,以上两点可作为抄底马云的理由,大胆买入?

 

我觉得并没那么简单的,相对估值没个固定的锚,理论的基础建立在对标物市价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做投资还是要着眼长远。

 

归根结底,你要弄清楚阿里、复星等巨头为什么站台宝宝树?看清楚这个行业,这家公司的远景,才能做出选择。

 

母婴市场的关键是对现有市场的改造!

 

2017年,中国年轻家庭(生孩子前两年-后六年)消费市场的规模为11万亿人民币。市场虽大,但母婴市场可以说是只有产品没有服务的蚂蚁市场(指最大的公司市占率也很小)。

 

每个公司自顾自做产品,你卖你的纸尿裤辅食,我卖我的婴儿车安全椅,他卖他的早期教育。但这些加起来,都不能满足年轻家庭的需求。

 

年轻家庭的需求是什么?

 

这得从带孩子说起,从前年轻的妈妈爸爸们在孕育的过程中,只能听三姑六婆的,或者一些妈妈群的经验。老一代对子孙的爱是肯定的,但未必是科学的,正确的,年轻人想要的(baidu图片搜一下关键词“爸妈带 奶奶带”,不特别贴切但挺搞笑的)。这里面有三个较突出的矛盾:

 

(1)医疗过失。比如带娃去看老中医,不科学,而且极度危险。

(2)关怀过度。才刚到秋天,娃就穿成超大号的粽子超人。

(3)教育过时。娃撞到桌子,奶奶去打“坏桌子”的卸责;不许娃碰这个碰那个,压抑他的好奇心等等。

 

年轻家庭需要的是专业的、一站式的母婴解决方案,满足四个基本需求:学习、分享、记录和购物。

 

宝宝树用专业内容和知识——来自美中宜和妇产科主任、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儿童教育专家、和睦家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641名专业人士——打造了中国最佳孕育建议平台的口碑,这一块解决了用户获取;

 

平台上用户积极参与了各种形式的社区互动,加强社区联系的同时,又产生大量UGC内容,这就解决了用户留存的问题;

 

再加上宝宝树整合复星资源打造的C2M(消费者到制造商)电商,给用户最想要的母婴产品,打破传统电商同质化商品比价的模式,解决变现的问题。

 

满足年轻家庭四个基本需求的同时,宝宝树又恰好完成互联网公司获取、留存、变现的核心任务,反应到数据上,就是用户的稳健提升,2018年7-9月,MAU(月度用户活跃量)已经高达1.75亿,还有比较好的业绩:

 

(1)数据驱动的广告和电商业务是宝宝树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5年-2018年上半年,宝宝树广告服务产生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7亿元、2.7亿元3.7亿元及2.98亿元;

2015年-2018年上半年,宝宝树电商业务产生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3270万元、2.4亿元、3.3亿元及9057万元。

 

(2)随着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和新零售场景的多样化,宝宝树开始多元化发展。

 

2016年,宝宝树开始进军知识付费领域。2016年-2018年上半年,知识付费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70万元、2466万元及1881万元。

 

2017年,宝宝树涉足C2M(Customer to Maker)业务,通过数据监控社区热点,挖掘用户需求痛点,与厂商合作研发产品。截至2018年上半年,分别为平台连接广告客户152名、C2M制造合作伙伴91名,未来这一块值得期待。

 

不过,即使往期取得了不错成绩,宝宝树在短期内还是有诸多挑战:

 

电商业务来自贝贝网、妈妈网等对手的同质化竞争;内容付费如何解决低复购问题;C2M对供应链、设计、生产物流等方面能力的匹配。

 

再拉长视角,从长期来看,我们发现:不能提升行业效率,不能解决核心问题的企业,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就比如某相声手机企业老搞些哗众取宠的功能,频频传出周转不灵快倒闭的消息。正面的例子是海底捞好到“让人发指”的服务,小米生态链的低价高品质,他们先提升了行业的效率,然后获得巨大的成功。

 

这里有必要再强调一下,宝宝树对于行业效率的提升,对于核心问题的解决:

 

年轻家庭从前在三姑六婆、妈妈群获取碎片的不科学的“育儿经”,现在从宝宝树上获得专业的、一站式的育儿知识。

 

以专业的、一站式的育儿知识为支点,宝宝树逐渐成为母婴流量入口级平台,这又反过来提升了平台内容质量(专业度和丰富度),拉开与其他竞争对手差距之后,宝宝树又着手母婴用品改造。

 

从前母婴产品模式是生产到销售,宝宝树的产品模式是销售到生产(C2M模式),给年轻家庭最想要的、最适合的产品,这对传统模式是颠覆性的。

 

从育儿理念和创新的母婴产品这两端保障宝宝以理想的方式成长,就等于赢得年轻家庭这个群体,就等于赢得母婴市场,11万亿的市场大有可为。

 

目前的宝宝树,股价成长需要时间检验,谈估值还太早。反正宝宝树是国内最好的母婴平台,14.5亿美元的市值,值与不值见仁见智了。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阿尔法工场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回顶部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