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2018年6月因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兴通讯(SZ:000063)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在这个11月因股价走势强劲再度引发投资者关注。
截至11月23日,中兴通讯月内涨幅超过16%,远超市场主要指数。不过,上周该股跌幅却超过9%,一丝隐隐的担忧又挥之不去。
之所以说有一丝隐忧,是因为公司的基本面和目前股价并不匹配,尽管从公司三季报来看,似乎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因受禁令及罚款影响而导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但第三季度业绩环比好转。三季度当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3.32亿元,环比增长62.34%,同比下滑14.34%,实现归母净利润5.64亿元,单季度扭亏为盈。也正是基于此,市场重新调整了公司业绩的一致预期。
根据银河证券的研报,预计公司2018年、2019年的净利润分别为-63.05亿元和42.57亿,每股收益的一致预期分别为-1.50元和1.02元。上周五(11月23日)19.77元的收盘价对应2019年的PE(市盈率)为19.38倍。由于整体市场和行业仍在杀估值过程中,这个估值水平对于中兴通讯而言仍显得偏高。
从我们的估值表不难看出:中兴通讯在2018年1月出现短暂低估,2月出现估值拐点。此后一直到公司爆出禁令以及巨额罚款的消息前,其股价一直被高估。
消息披露后,由于6月单月跌幅过大(月跌幅超过50%),股价被错杀,至6月末股价出现严重低估。随后股价出现估值修复,至8月底第一波估值修复完成。而从我们的估值模型来看,目前19.77元的股价,距离理论上的17.56元合理估值,存在高估之嫌。
2018年9月—10月公司股价再度被低估,不过截至11月23日的19.77元,公司的第二波估值修复也已经完成。
考虑到目前公司的机构持股情况,我们不能排除有前期低位入场的机构借11月股价走高出局的可能。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中兴通讯的机构股东并不多。
持股最多的公募基金也仅有8477.33万股,相比2017年底的3.26亿股,这一数字缩水幅度超过70%,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也由9.52%下降至2.47%。
而公募基金的持股呈逐季减少态势,截至2018年3季度,持股最多的公募基金是中欧基金,其持股2348.32万股,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也仅有0.68%。
与公募基金相比,2季度还持有公司股票的券商、保险、陆股通资金在3季度的抛售则更为坚决,截至3季度这三类机构已不再持有中兴通讯了。而耐人寻味的是公司股票3季度实现了超过40%的涨幅,上述机构清仓的速度、力度都刚刚好。
如果说机构对中兴通讯的态度在2017年底还是万千宠爱的话,那么到2018年3季度时可谓是始乱终弃了。
当然,不是所有的机构都那么无情,也有念旧情希望破镜重圆的。例如陆股通资金进入4季度以来,一直处于加仓状态。截至11月23日,陆股通资金持有中兴通讯3789.85万股,持股占流通股的比例也达到了1.10%。
不过,考虑到中兴通讯目前仍处在相对高估状态,陆股通资金的持股也不宜被过分解读。至于机构们真实的想法是始乱终弃还是破镜重圆,恐怕还要从公司股价未来的走势中去寻找答案。
作者公众号:猎牛座(ID:financial_hunter)。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