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十年不涨,有时候坚韧并不能换来回报

食相大人

2018-11-22 09:00:53 

声明: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特心疼苏宁易购(SZ:002024)近30万的股东,坚守这么个十一年不涨的公司,真的需要非凡的毅力。然而,有时候坚韧的毅力并不能换来回报,特别是在看错了未来的时候。

 

注:除了2015的“人造牛市”有所突破,2007年以来的十一载,苏宁始终处于震荡状态。

 

10月底苏宁易购发三季报,有朋友问我这家公司怎么样,一直没来得及看,这两天得空看了下,感觉一般。

 

2018年1-9月苏宁易购收入173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1亿元,虽然净利润率3.5%低了点,但好歹还是赚钱的。不过再仔细一看,我的天…

 

利润都是纸上的,大部分是“持有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其实扣非后盈利变亏损了,亏了2亿多。数据再往回看四年,一直到2014年都是扣非后盈利转亏损。

 

每年千亿收入,但没有利润,可以说这是家瞎忙活的公司。

而且是一家大A很追捧的、不计回报拿钱给它浪的、瞎忙活的公司,不信你往下看。

 

苏宁自2004年以来,分别从A股拿了六次钱:2014年的IPO,2006年、2008年、2009年、2012年、2016年的定向增发——共410.26亿元。

 

这期间(上市的14年里)累计分红52.38亿元。

 

是的,苏宁用52.38亿元,从A股换走了410.26亿元,大部分的股东是没赚到钱的(从股东户数能看到,真正在股价上获利的,只有2006年早期1万多投资者;后来十一年震荡期,股东户数3万最多到66万,现在28万户,基本都是零和博弈状态)。

 

当然,我并不是说钱被像贾跃亭那样的人搞走了,出了道德方面的问题。那问题出在哪?钱呢,分红和募资之间357.43亿元去哪了?

 

2004年-2018年Q3,苏宁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净利润加减非现金项目)150.62亿元,构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投资支付了470.76亿元。简单的来说,做生意收到的现金,减去维持这门生意所花掉的现金,一共支出320.14亿元。

 

还能说啥?

 


为什么苏宁发展的这么一般?这里面有四个原因。

 

首先是苏宁这些年的发展,只做大了规模,但没有做强。

 

2004年,苏宁有收入91.07亿元(这里面还有加盟店贡献的收入),经营面积37.53万平,坪效2.43万元。2017年,苏宁披露了家电3C店、母婴店、苏宁易购直营店的坪效数据,都不到2万。

 

自身的效率没有提高,还面临着双面的挤压。

 

线上京东的挤压,这个不用多说。两家点对点干家电3C,同行是冤家,刘强东和张近东没少在网上打嘴炮。

 

线下呢,则有新零售的挤压,特别是小米。

小米坪效20万以上,周转率吓死人,苏宁坪效才不到2万。

 

除了上面三点,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因素:除极少数优秀者,大部分线下零售都是给地主爷打工。

 

不赚钱的苏宁,每年都要交很多租子,其销售、管理费用中的租赁费:

 

2017年56.49亿元;2016年55.85亿元;2015年55.25亿元;2014年50.25亿元……

 

做线下零售的,真的伤不起。但换句话说,能把线下零售做好的都是极优秀的公司,举几个例子:

 

小米投资+孵化的生态链模式,对各行各业的效率极大的改进,所以获得了成功;

安踏在强大渠道基础上,买韩、意、加等国品牌,“全球资源嫁接中国动力”;

优衣库有点像C2M的快速响应机制,对产品和市场的把控是无敌的。

 

归根结底,物质匮乏的时代啥都能卖出去赚钱,万物过剩的时代从根本上提升改进行业的效率才能赚钱。

 

所以?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阿尔法工场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回顶部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