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可嘉!新潮拿10亿就想挑战江南春十几年构筑的分众传媒护城河?

w奔波儿霸

2018-11-12 15:30:50 

声明: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最近分众传媒(SZ002027)很热闹,看了很多分析,基本都是隔靴搔痒,就老唐的分析值得一看,但也缺乏具体的细节分析,我这篇来写一下。


根据我分析汽车股的经验,产品为竞争核心,至于所谓的自主替代合资、新能源未来潮流等等泛泛而论,都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电梯广告也是有产品的,分众的产品有三种,分别是框架1.0(打印的海报),框架2.0(液晶显示器播放静止广告,15秒或30秒切换一次,一个框架可接6个广告)和电视(15分钟一轮,每轮可接60个15秒的广告,每天60轮)。


其北京地区17年的指导价如下:



其北京地区17年的折扣价如下:



可以看出来,一个框架2.0的收入大概顶5个框架1.0,一个电视的收入大概顶30个框架1.0。


分众之后的两个可比竞争对手,华语传媒以框架1.0为主,新潮传媒以住宅楼的电视为主。看下新潮的收费标准:



新潮电视的指导价只有分众的五分之一,再加上新潮的各种赠送、打折,我估计折扣价只有2500,为分众折扣价的15%。


分众电梯媒体业务的毛利率为77%,我不知道电视和框架分别多少,就仍然按照77%吧。新潮传媒去年收入2亿,亏损1亿多,毛估估的话毛利率为-30%,算上各种薪资费用,亏损1亿多差不多。则其成本如下:



可以看出来,两者的成本差不多,但单屏收入差了五六倍。这个差距,大概就是茅台和茅台王子酒的差距,五粮液和五粮液系列酒的差距。


为什么会差别这么大,仅仅是因为分众传媒规模大吗?再来对比下分众/华语/新潮的总体情况:



这个表看起来挺震惊,2017年分众资源点位是174万,营业收入94亿,华语资源点位128万,营业收入3.5亿。分众单点收入是华语的20倍。


这个情况是因为华语基本都是框架,新潮基本都是屏幕,分众两者都有。按照上边的计算,分众一个屏幕的营收顶30个框架1.0,新潮一个屏幕的营收顶大概4.6个框架1.0。按照这个系数折算一下,结果如下:



这样看起来就合理的多了。需要说明的是,分众框架里有部分的框架2.0,单价是框架1.0的5倍,这部分比例有多少我也不知道,所以就先当它不存在吧。



许多人说,电梯广告是无差别产品,不是消费品,没有高下之分。那为什么分众框架1.0的单价是540,框架2.0是2800,电视是16000呢?从框架1.0,到框架2.0,到3.0的电视,这就是产品进化所带来的收入暴涨。而新潮3.0的电视,单价只有2500,跟分众2.0的框架差不多。


这就像吉利累死累活,搞出个5000的博瑞ge弱混,卖14万,宝马1系4400,卖20多万,人比人气死人。


再来分析下,分众电视是31万,框架是143万,而电视单价是框架1.0的30倍,毛姑姑电视的总营收是框架总营收的4-5倍。也就是说,分众营收的主力就是这30万的电视,这是中国最高端的广告市场,量虽不大,却像茅台和苹果手机一样,拿走了整个行业大部分的利润。


都说分众十几年发展了不到200万的点位,新潮两年搞了60万的点位,看起来很牛逼,分众要完了。茅台会和二锅头比销量吗?


那新潮会不会来抢占分众的高端市场?当然会。7月22日,新潮传媒宣布成立“梯视传媒”,投入超过10亿元,争夺商务楼宇电梯电视。


同时,新潮传媒用“美框300”产品介入了电梯框架广告业务,要在300个城市布局300万个框架。


新潮总融资45亿,大部分投入到自己的低端市场里,挤出了10亿来跟分众抢占高端市场。大部分人以为,新潮的45亿全都是和分众竞争的,其实不是,只有这10亿是分众的竞争对手。分众这30万的核心点位,价值起码几百亿,花10亿就想抢走?如果那么好抢的话,华语传媒为什么不抢?华语传媒有128万个点位啊。


二锅头融资50亿,能搞出茅台吗?锤子手机融资几十亿,能搞出苹果吗?华为每年研发几百亿,才勉强上去了。


如果新潮能拿出100亿来抢夺分众的高端市场,我认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威胁,10亿,真的没有任何威胁。


新潮是如何用这10亿的?主要是去占领一些分众不要的低端老破旧写字楼,我估摸着,光这块就得花掉七八亿吧,剩下两三亿,会用来抢那些到期的高端写字楼,也就是对分众真正的威胁部分。


另一边,分众开始加速抢占低端市场。低端市场是利润率不高的,华语传媒只有10%,但在新潮的搅局之下,分众的确是被迫加速了。


最后思考下,分众的护城河就只有规模优势和先发优势吗?


再举个例子,中建材的产能是海螺的好几倍,营业收入是海螺的2倍,市值是海螺的24%,中建材的规模优势哪里去了?中建材有侵吞掉海螺的利润吗?有拉低海螺的利润率吗?


新潮传媒走的就是中建材的路子,以融资抢规模,在短短的时间内规模爆发式增长,不分好坏,所有产能全都要。分众传媒走的是海螺水泥的路子,不求规模多大,稳扎稳打,占据了最有价值的区域,持续优化效益,最终实现了超高的利润率。


上边我拿吉利和宝马做对比,吉利虽然现在不行,但未来和宝马的差距会越来越小,中国企业的勤奋度和工程师红利,是宝马不能比的;


新潮和分众我觉得是反过来的,新潮传媒的老板和大股东是什么路子?能专下心来搞运营吗?恐怕又是搞一票卖了就跑吧。江南春在这个行业干了十几年,至今仍奋斗在第一线。


分众传媒真正的护城河,是十几年里精雕细琢出来的生意模式,花了十几年搞出来的30万高端电视,是创始人只有45岁,至今仍然奋斗在一线,仍然在不断的变革进步。


如果哪天马云或马化腾派出他们手下最得力的大将,投入100亿以上来专抢分众的高端市场,那我觉得分众是要完蛋了。现在阿猫阿狗拿着几十亿,能烧出个牛栏山二锅头,就算不错了。


作者在雪球设有个人专栏。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回顶部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