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的隐忧:以新三板为鉴,没有普通投资者的市场最终都很难成功

小财神

2018-11-05 15:30:13 

科创板来了,注册制也要试点了。

 

在今天(11月1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开幕式上,最高层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当时当下,解读科创板,我谈三点看法。

 

1、利空创业板

 

科创板的设立,笔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比它早出生几年的创业板。这个消息无疑对于创业板和此前寄予厚望的新三板,都是重大的打击——特别是在前者刚刚企稳的这一时间节点。

 

或许管理层真的觉得,与其花巨大的代价去救活时不时就要进ICU抢救的创业板,不如就干脆重新生个孩子?

 

对于这个即将出生的科创板,我们可以参考一下2015年12月28日推出的场外“科创板”,都有哪些硬性门槛:

 

首先,要求具有较强科技创新高成长型企业提供上市,研发投入较高且公司科技研发人员不低于公司人数占比10%,公司营收中高新技术产值不低于收入50%。

 

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的四新特征科技企业;其中对成长性进行了强调规定,要求渡过初创期且最近两年营业收入连续增长30%的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公司。

 

其次是,企业规模要求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一)连续两年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400万元;

(二)最近一年盈利,营业收入不少于2000万元;

(三)市值不少于2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2000万元,最近两年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累计不少于200万元;

(四)市值不少于3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2000万元;

(五)市值不少于6亿元,总资产不少于6000万元,净资产不少于4000万元。

 

可见,此前推出的“科创板”,对比创业板的上市要求,门槛大大降低,主要体现在弱化了对企业盈利的要求,强化了企业在科技和成长增速方面的要求。

 

2、利好“独角兽”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即将设立的科创板,对于企业盈利的要求会进一步放宽,亏损企业上市也大概率会取得突破 。比如像当年的京东、腾讯,换做今日,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就可以留在国内上市;同样,生物医药企业,特别是创新药企业,就可以获得一个很好的国内融资渠道。

 

同时目前处于实质性暂停的独角兽回归,也将会在政策上没有任何掣肘,势必将会开始提速。

 

而在交易门槛上,此前场外科创板的准入门槛是50万,这一点要比新三板的500万低不少,但和创业板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要求。这一点倒是与此前推出独角兽基金时,市场对于参与独角***易的门槛比较一致。

 

不过笔者对于这个准入门槛始终有所担心,新三板就是一个前车之鉴,在中国,没有普通投资者的市场最终都很难成功。

 

3、对于A股主板的影响:偏中性

 

在交易规则上,科创板很可能突破目前主板的规定,比如t+0,扩散涨跌停板的比例。

 

然后就是最为挑动市场神经的注册制。从这次最高层的讲话看,注册制的推行已经势在必行。其实遭在201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已有授权,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不存在任何法律障碍。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注册制在科创板试点ok的话,很快主板也将会实行注册制,否则一个市场两种不同的发行方式,显然很不协调。

 

回头再看上周IPO的“暂停”,似乎意味深长。

 

至于科创板对于目前A股的影响,很难说是利好还是利空,目前以中性的眼光去看待可能更为理性。

 

此前的创业板在诞生的时候,市场不一样给予了极高的寄望,希望能够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吗?但现在呢?

 

所以笔者认为,不管是创业板,还是科创板,哪怕是目前的主板,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好的企业,它们才是A股发展的基石。

 

而不是因为目前的市场没有玩明白,就干脆弄个新的板来重新玩,否则还是换汤不换药。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阿尔法工场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回顶部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