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瑞医疗(SZ:300760)本想着能冲击1500亿,与宁德时代(SZ:300750)争创业板市值一哥,可没想到三板就开了。
事出必有因。这样的现象也引发了我对这家公司的好奇。经过一番研究后,笔者发现迈瑞医疗存在以下4个疑点:
利润疑点:利润靠国内,海外连续亏损
迈瑞医疗是一家国际化公司,近3年,海外收入约占总收入的一半。
2015~2017年,公司海外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3.04亿元,45.15亿元,51.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53.72,%,50%,46.02%。尽管收入看着不错,但是,这些收入却并没有产生净利润,迈瑞在海外是亏损的。
2016年,公司净利润为16.12亿元,国内挣19.13亿元,而海外亏损3.01亿元;
2017年,公司净利润为26.01亿元,国内挣29.07亿元,而海外亏损3.06亿元。
也就是说,迈瑞在持续用国内的利润来补贴国外的业务,从这一角度,尽管迈瑞是一家国际化公司,但是国际化的质量却不高。
发展动力疑点:重销售而轻研发
财报上看,迈瑞医疗在2015~2017年,研发费用分别为9.9亿元、10亿元、11.3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2.33%、12.06%、10.13%。而2015~2017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达到了21.7亿元、24亿元、27.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的27%、26.5%、24.4%。销售费用是同期研发费用的两倍以上。
在销售和研发人员数量上,2017年,公司研发人数是1764人,销售人数是2692人,那么用研发总费用/研发人数,得出平均研发费用是64万/人,而用销售总费用/销售人数,得出平均销售销售费用是101.3万/人。平均单人销售费用比单人研发费用高出2/3。
2017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成本比重高达73.91%,这也意味着,占比32%的销售人员使用了公司73.91%的成本;而占比68%的研发、制造以及其他员工,只花了公司26.09%的成本。
从以上数据,我们得出结论,迈瑞重销售而轻研。迈瑞在国内大行其道的经销商模式,在国外似乎就行不通,或许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迈瑞在国内有超额利润,而在海外却发生亏损。
利润大幅波动疑点:是否调节利润?
2015年6月4日,迈瑞启动私有化,至 2016年3月6日完成私有化,从纽交所退市。
从2009年到2014年,公司的净利润一直维持在10亿元左右,每年波动在10%左右,
从2015年开始,公司净利润出现大幅波动,2015年净利润9.41亿,同比下滑32.56%。
2016年净利润16.12亿,同比大幅增长71.31%;
2017年净利润26.01亿元,同比再次大幅增长61.35%。
尽管2016年和2017年净利润暴涨,但是收入并有没有大涨,只有12.72%和23.72%的增长率。
私有化前后,净利润的大幅波动,是否有调节利润的嫌疑?在私有化前,做低利润,使得股价降低,减少私有化成本;而私有化后,为了登陆A股,释放利润让业绩好看,以便在A股市场拿到高估值。
那么,如果迈瑞的利润是受调节的,我们是否更应该从营业收入增长率的角度来衡量这家公司未来的增长速度?
分红疑点:上市前百亿分红
自2015年6月迈瑞医疗启动私有化后,在2015年12月,分红3次,累计分红33.85亿。
2016年3月6日完成私有化后,又分红5次,累计分红63.08亿。
在前后不半年的时间,迈瑞已经分红了96.93亿,把十几年累积的净利润基本分光了。
同时,公司在2017年又分红3.3亿,2018年上半年再次分红9亿。至此,公司多年累积的利润几乎全放入了大股东荷包。
如此算来,迈瑞在回A股上市前,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共计分红了109.23亿。而这次回归A股,募集资金59.3亿。一边是上市前大手笔的百亿分红,说明公司并不缺钱,而另一边是登陆A股募资59亿,这种吃相是否有点难看?
以上几个疑点,写在迈瑞开板之际,炒作独角兽,还是要注意风险。
注:文中资料来自迈瑞2018年招股说明书。
作者在雪球设有个人专栏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