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众号:凌鹏的策略随笔(ID:lingpeng_80)
霍华德·马克斯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中说道:我们并不知道未来会走向何方,也不知道钟摆会脱离中心多远,但明白身处何处是重要的。这句话我一直不理解,既然不知道走向何方,又怎知身处何处?既然不知道钟摆会脱离中心多远,知道“身处何处”又有何用?
直到最近我才对这段话有点感悟,因为只有“身处何处”是可以被研究的,其他两个更多只是个人观点。只有定位了“身处何处”才能为投资设置概率,才能制定策略,否则看似理性,只是随意!当然,即便准确地定位了何处,依然可能会被钟摆的过度偏离打爆,但这只能靠风控、安全垫和商业模式克服。
就像当前的股市,悲风凄雨,但不管多么痛苦,我们依然要保持冷静和客观!这种冷静和客观不来自于现在拼命探讨“美股会如何”、“中美关系会如何”、“房地产会不会下跌”,因为这些问题多少带有主观判断,并且深受“***”影响。这种冷静和客观只能建立在对过往极端案例的反复研究!
身处何处
目前来看,主板可能还面临盈利下调的风险,但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票确实处于历史级别的底部。
【1】创业板指数的估值历史最低
截至当前,创业板指数TTM PE仅28.27,如果把三季报预览中值考虑进来,TTM PE也不过28倍,这是历史最低,没有之一。上一次创业板指数静态估值达到这个位置是2012年12月初586点的时候,可那个时候指数中的公司资质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随着商业模式成熟、市值变大,创成长会逐步过度到创蓝筹,估值理应下来,但是代表新兴成长行业的龙头公司指数静态PE不到30倍,确实不算高了。
【2】熊市跌幅少有超过70%
研究美、日、香港、台湾和A股的历史,一轮熊市,指数下跌幅度少有超过70%的。1974年的恒生指数跌91%、2000年的纳斯达克跌78%、1990年的台湾跌78%,接下来就是2008年的上证(跌幅72%)。今天,创业板和创业板50盘中低点离2015年6月的高点,分别下跌70%和75%。
诚然,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历史上哪次没有问题?
1974年的香港除了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还有解放军南下的担忧,富豪纷纷离港;1990年的台湾是经过三年半疯狂的牛市,指数两度腰斩但最终涨了10倍;2008年更是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即便如1992年的日本和1998年的香港,跌幅也就60%左右。所以,一轮70%的指数下跌,幅度真的不算低了。
【3】指数眼看七连阴
我在之前的文章说过,中国股市所有指数月度六连阴的只有四次,分别是1991年深综指、1999年7-12月深综指、2008.5-10上证50和过去六个月的中小票(深综指、中小板、中证500、创业板指),目前是第七个月,而且普遍跌了10%,会不会出现中国股市历史上的第一次七连阴?
所以,综上三个极端的案例,目前的中小盘真的处于一个历史级别的位置,并且明显是未来一段时间政策的呵护方向。过去三年,由于房地产和供给侧,民营企业多有受伤,股市已经集中体现。
当前在外部压力极大的情况下,肯定不能靠房地产,如何激发民间的力量是个重大的课题,相信这会是未来几年政策的主导方向。政策先行,后面利润分配和导向也会发生变化,中小盘的上涨绝对会有业绩支持。
这一次会不会不一样
每次到底部的时候,都有这种疑问。事实上,如果没有这种疑问,A股也不会至此。这个问题是没法回答的,这也是投资最大困惑所在。投资框架应该建立在大概率上,但是碰到小概率就麻烦了。
从单次博弈的角度看,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是从多次博弈的角度,小概率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这也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破产所在,具体分析可以参见我之前的文章。
所以应对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只有让自己的安全垫足点。像巴菲特,通过商业模式系统性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就我们而言,只能不断计算产品的清仓止损线。据此调整仓位和结构,但完全放弃是不对的。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