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格力电器(SZ:000651)今年一直买买买的海立股份(SH:600619)么?目前海立股份这场股权争夺战是越来越激烈了。
早在今年7月4日,海立股份发布了一则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表示格力电器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将自身持有的海立股份的比例从5%一举增加到了10%。
目前,格力电器并没有持有其他上市公司股份比例达到5%以上的情况。格力电器就看上了这个海立股份。需要说明的是,前期想要约收购长园集团20%股份的是格力集团,并非格力电器,而且那次要约收购最终失败。
根据此前公告,格力电器是从2017年8月29日开始陆续买入海立股份的,到了2017年9月19日就达到了5%的持股比例,形成举牌,实际增持用时不到一个月,然后消停了一段时间。
根据2018年7月份这则权益变动公告,格力电器的这次增持始于2018年4月23日,一直持续到了7月4日才算是增持完毕,这回再次增持了5%的海立股份,达到了10%的二次举牌线。
关于这两次举牌海立股份的目的,格力电器在公告中的相关内容是完全一致的:格力电器本次权益变动旨在扩充其产业链结构和整合产业优质资源,借助上海国际化地位的人才、信息和创新优势,由此打造产业链更加齐全的国际化企业。
格力电器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似乎是想把海立股份纳入其产业链并整合,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想要控制这家企业的意思其实已经十分明显了。
格力电器这两次大张旗鼓的增持举动,第一次举牌还勉强风平浪静,但是第二次快速举牌算是惊动了海立股份的现有大股东了。在格力电器达到10%的二次举牌线时,这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只有20.22%,距离格力电器只有两次举牌的距离。这出戏码与当年宝能与万科的股权之争何其相像。
这位大股东是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同时也是上市公司上海电气(SH:601727)的大股东,最终的实际控制人是上海国资委。
而格力电器的实际控制人是珠海国资委。
所以,发生在海立股份身上的这次股权大战事实上是上海国资委和珠海国资委之争。
在珠海国资委主动找上门之时,上海国资委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指导下,迅速采取了必要的反制措施。
7月4日,格力电器第二次举牌海立股份,7月6日,上海电气就开始了行动,发布了一则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根据这则预案,海立股份将非公开发行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0%的股票,而发行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控股股东——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所以这是一次专项行动。
这可是大杀器。如果这次非公开发行20%的股份最终成功,那么格力电器目前持有的10%股份将被稀释为8.33%,而上海电气集团持有的20.22%的股份将提高至33.51%。自此上海电气集团碾压格力电器无商量,最终就是上海国资委碾压珠海国资委无疑问。
不过看到这里我却有个疑问。那就是这次非公开发行1.73亿股海立股份,募集金额不超过10亿元,算下来非公开发行价格为每股5.78元。而海立股份的现价为每股12.83元。怎么打折也算不到每股5.78元的非公开发行价格。如果上海国资委不大幅提高非公开发行价格,不多出点血的话,这次非公开发行八成要凉。
上海电气集团估计也预计到了这种情况,在推进非公开发行的同时,也在二级市场买入股份。
9月24日,海立股份公告上海电气集团在二级市场已经买入海立股份比例达到5%,而开始买入的时间正是2018年7月份——格力电器二次举牌时间。所以,上海电气集团这次其实是两手准备。
对于这次增持的目的,上海电气写的很清楚,那就是巩固上市公司控制权,维护长期战略稳定,保障独立供应商地位。针对性十分明显。
9月25日,上海电气集团修订了举牌公告,替换了之前模模糊糊的可能增持的用语,明确表示上海电气集团将在12个月内继续增持公司股份0.1%~4.68%。这里设置一个4.68%也是有原因的。那是因为目前上海电气集团持股25.22%,增持4.68%之后即达到29.9%,十分逼近30%的要约收购线。
有意思的是,昨日(9月26日)晚间,上海电气集团再次发布了一则增持公告,实际内容与举牌公告中并没有区别,只是强调了一下增持计划,其意可能在逼退珠海国资委。
这种地方国资委之间争夺上市公司股权的戏码,还真是不常见呢。表面看两地诸侯争夺的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权和控制权,背后该是怎样的风起云涌呢?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公众号:股海自娱(ID:guhaiziyu)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