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卫宁健康(SZ:300253)是一只行业景气度提升催化的牛股。
2018年初以来,医疗信息化成为关注度极高的行业,随着政策的不断催化,行业大订单明显增加,行业内的公司业绩增速也在不断提升。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逐渐明朗,使得整个医药、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投资价值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大势当前,即便熊途漫漫,仍难阻卫宁健康今年一月以来这波主升浪潮。
来源:富途牛牛
截至昨日收盘,收获又一个涨停板之后的卫宁健康总市值来到250亿元,动态市盈率更是达到了105倍。
对于这样的卫宁健康,我们不禁要问:是便宜还是贵?
发展历史
卫宁健康是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龙头,2017年IDC医疗科技公司排名中,卫宁健康跻身全球前50,位列33名,为中国唯一上榜企业。
卫宁健康1994年在上海成立,主要业务就是做医院的HIS系统(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2011年上市以后开始全国扩张,2016年开始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同时发展),其中创新业务为四加一布局(云医、云药、云险、云康,外加创新服务平台)。
点击可看大图
产品布局:传统加创新
卫宁健康的传统业务主要包括五项——HIS、CIS(临床信息系统)、医学影像、HRP(医院资源计划)、BI(商业智能)。
这些都是项目制的,后面会有订单统计,说明卫宁健康的竞争力。
创新业务就是前面说的4+1,创新业务的核心是云医平台,目前创新业务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应该是负几千万的水平,并且还需要持续大量投入。
没办法,因为传统业务的增速摆在台面上,唯有主动转型,才能抢占先机。
点击可看大图
【1】云医:创新业务的基础,连接的医院越多,未来的规模效应就越大。
卫宁健康的云医业务以纳里健康(公司控股的孙公司)平台为核心,以分级诊疗为核心、以实体医院为支撑。纳里健康平台能够提供的服务包括预约门诊、双向转诊、移动会诊、健康咨询、远程门诊、慢连处方、医药联动等。
截至2017年底,布局医疗机构及医联体的“纳里健康“云平台业务覆盖至全国24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对接医疗机构超过1500家,连接20多万名医生和350多万名患者,服务患者超1000万人次。
很容易就可以想到,纳里健康平台连接的医院数量越多,未来能够提供的医疗资源就越多,潜在的变现能力就越强。
2017年卫宁健康在云医平台上做了初步的变现尝试。2017年最后一个季度,云医平台做了一个测试,咨询问诊业务尝试收费,在纳里平台上挑了6家医院,结果是最后一个季度问诊收入超过200万。
去年下半年在云南省35家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收费,也包括远程门诊、移动会诊,累计收入超过288万。去年六月份挑了一家医院——浙江双榆树医院做电子处方流转,和钥世圈对接,总的单数是5534单,客单价178元,云平台收入接近100万。
目前1500家医院里面挑出几家来,能够实现百万级别的收入,如果全部开展收费,那么收入将是十亿级别的。
当然,目前云医平台还在推广阶段,不会这么快开始收费,但未来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另外一点非常重要的是,从前面公司做的收费尝试可以看到,云药、云康、云险实际上是变现的方式,而客户资源来自云医平台(根源在于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多年的积累),所以云医是创新业务的基础。
【2】云药:变现最直接的方式。
“云药”主要通过钥世圈的“钥匙卡”平台,一方面对接上游保险机构,另一方面对接下游药店,既能推动保险理赔自动化水平,又能通过导流等方式提升药店销售量。
截止2017年底,累计实现保险控盘保费达25亿元,自有药房60多家,合作药房60000多家,用户分布于全国30个省市,平台整体交易额达2.5亿元,销售增长率超过100%。
【3】云险:打造风控引擎和支付平台。
“云险”做两件事——保险风控引擎和支付平台,为客户打造统一多方支付渠道的支付服务(医保+商保+自费)、商保快速理赔的数字化理赔服务以及企业年金的保险升级服务。
卫宁健康旗下的卫宁科技做风控引擎。此外,“卫宁付”构建在各家医疗机构之上,能够提供支付宝、微信、银联、医保等多种支付方式。
去年“卫宁付”上线六百多家医疗机构,投放了9000多台设备,交易金额29亿,交易笔数1800万笔,目前统计的数据,返点一个月在150万左右(算下来返点千分之六)。
平台已经完成对接平安保险,人寿、太保、众安等保险公司,病人保险数据能够直接转给商业保险公司,完成直赔、快赔,总体来说卫宁付的平台构架在医院之上,每天晚上能够自动对账,不需要找各家去连,这个平台很快得到了全国用户的好评。
【4】云康:服务于居民保健和体检。
公司参股的上海好医通布局“互联网+体检”,已连接900多家医院及体检中心,年体检服务达50万人次,服务过的企业客户达5900多家,2017年实现收入两个多亿。
点击可看大图
阿里系投资,争夺B端流量入口
2018年6月,公司公告上海云鑫(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以16亿元价格受让公司5.05%股权,同时上海云鑫出资1.93亿元对卫宁互联网单方面增资,从而持有其30%股权。
我们看到,线上流量红利面临枯竭以后,阿里(NYSE:BABA)、腾讯(HK:00700)都在抢占B端流量入口(卫宁、东华、长亮、润和等),主要是将自身的云计算技术进行赋能,并为自己的云计算拉客户,如果能够一起做一些项目集成的事情也是可以的。
从订单角度看卫宁健康的竞争力。动脉网统计了2018年上半年医疗信息化订单,东软(含东软集团、东软医疗系统、东软望海)以8346.65万元成功登顶,卫宁健康则以5407.18万元位居亚军的位置。
应该说订单是公司竞争力最为直观的体现,卫宁健康的行业龙头地位很明显。
此外,2018年上半年医疗信息化千万级别订单达到13个(去年应该是个位数),行业景气度依然很高。
便宜还是贵?
目前创新业务还贡献不了利润(现在除了互联网金融以外,大部分的互联网创新业务都是赔本挣吆喝),传统业务是业绩支柱。
卫宁健康业绩增速估计也就是在30%-40%之间,2018年估计净利润3亿左右(上半年净利润1.187亿元)。
对应现在250亿市值,动态PE(市盈率)高达105倍,除非它的云收入能够有一个明显拐点,切换到PS(市净率)估值(海外云计算公司一般10-15倍PS估值),才有望支撑住现在的市值。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