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安银行的中报,我谈几点看法

时光投研

2018-08-21 09:24:25 

8月15日,去深圳参加平安银行(SZ:000001)年中业绩发布会的前一晚,我用手机阅读了最新出炉的业绩报告。


情绪挺复杂,期待中略微有点紧张、更多却是平静与麻木。


待目光扫过几个关键数字,暗中嘀咕几句,再心算几个细节数据。脑袋里便有声音说:好吧,二季度过去了,接下来看第三季度。


如果说年中成绩让我惊喜,就自欺欺人了。体现在数据上的阶段性成绩,心中早有预期,惊喜不了。


甚至有些数据,还让我有点小失望。因为是平安银行,头顶“平安”金灿灿的光环,所以我固执的认为它应该更好。


如果说有什么心宽处,就是净息差环比有所回升。于是我知道,苦日子要结束了。


问题仍旧是老问题。对公存量坏账和零售负债端,像压在股价头上的两座山。我希望管理层赶快搬走它们,可每次都能一眼瞧见。当然,一切都在好转,但速度不至于惊喜。


对于这份成绩单,要怎么评分呢?


我知道,管理层尽力了,平心而论,阶段性挑战是艰巨的。在过去羸弱的基础上,创造今天的成绩,不容易。


身为投资者,我不能说满意,也不能说不满意。所以,如果要评分,给70来分吧(满分100),不能上80。


只有经营努力化为实实在在的账面利润,才能给80以上的分数。并不是有意见,而是熊市氛围,投资者更加现实。


跟过去一样,8月16日举行的发布会分两场。上午媒体,下午投资者。我以自媒体身份受邀参与上午场。


两场发布会全程视频直播,能在平安口袋银行APP上看回播。投资者可便利参与现场,了解公司真实经营情况。12年投资生涯,这是最棒的体验。对待投资者,平安银行用心可见一斑。



又,一些重点经营数据,平安银行也通过新媒体手段做好准备,数据翔实、直观,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参考。


关心公司发展的投资者都从直播或回播中,应知道了现场情况,所以我不赘述。公司准备的数据也非常详细,足够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趋势。


发布会上,管理层坦诚、直面问题。逐一解答当下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我带着问题参加,回来时,疑云都已消散。


但既然受邀参与,我就有责任写点什么。只是我看到的一切,大家都已看到。相关数据,平银也准备好了。关于平安银行,该分析的我都仔细分析过。


所以,要写点什么?老调重弹,不过是浪费大家的时间。这个存在感没有刷的必要吧。


就撇开细枝末节,谈谈我的对平安银行主要的关注点好了。


我也参与过去年零售开放日,大致了解管理层对零售转型的路径规划。转型初,速效策略优先。因转型需要利润支撑,将资产端优势放大,既能快速获取利润,又能树立市场信心。与此同时,也可为零售长远发展打下基础。此策略,如今效果很明显。


但长远看,一家零售银行,仅仅有资产端是不够的。


我关注平安银行,短期利润要求可以不高,而转型是否有效,只看两点:1、客户获取是否明显超出同业。2、AUM(零售资产管理规模)获取是否明显超出同业。


说实话,大概去年下半年获客太猛,衬托之下,今年上半年获客数据就让我有点小失望。


集团海量客户就堆在后院仓库,含着金钥匙的平安银行,就不要藏着掖着了!集团待迁徙的客户,随着迁徙进行,反而越来越多。


这可能说明平安银行还需要努力一点。别跟同业比,又没有可比性,平安银行是平安银行,其它银行是其它银行。


另外,AUM增速相对其它业务指标,显得平庸。估计与上半年客户证券资产大幅缩水有关。


抛开此因素,也应该更好。一家真正的零售银行,仅有资产端优秀,显然不够。想两条腿走路,还是要把AUM规模做起来。董事长说今后要大力发展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听了我很兴奋。但效果如何,有待时间检验。


投资平安银行,我的逻辑和关注点很简单:


平安银行可以用资产端与获客优势,带动AUM。等AUM做大,就能做实负债端与中收。所以,最终检验平安银行转型是否成功的标志,是AUM。


其它的,该说的都说了。该了解的,管理层已经释放了足够多的信息。这家公司非常透明,如果你还没看明白,我也帮不了你。


结束前,回顾重点:


继资产质量拐点之后,中报我们又见到了息差拐点与营收拐点。下一个拐点会是股价吗?我不知道。但我想,在当下阴云笼罩的市场,我们处在非常有利的位置。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回顶部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