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赚钱的民企:恒大=4个碧桂园,这没毛病?

渔村村长

2018-08-10 08:20:54 


上半年净利润:恒大=4个碧桂园

      


谁是中国最赚钱的民营企业?

 

电信巨头华为?2017年,华为净利润475亿元;

电商巨无霸阿里巴巴(NYSE:BABA)?最近一个财年,阿里巴巴净利润614亿;

“科技界的伯克希尔”腾讯(HK:00700)?2017年,腾讯净利润724.71亿元。

 

恐怕以上都不是。

 

至少在今年上半年,中国最赚钱的民营企业,大概率是一家房地产公司。

 

8月6日,中国恒大(HK:03333)发布盈利预告称:


在截至6月30日的半年度内,税后净利润及核心业务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均将大幅上升,其中税后净利润同比增长125%以上,核心业务净利润同比增幅在100%以上。


 


根据恒大去年上半年净利润231亿元和核心业务利润273亿元,分别取对应的保守同比增幅数据125%和100%测算,今年上半年恒大的净利润将超过520亿元、核心业务利润超546亿元,均创房地产行业有史以来最高的半年业绩纪录。

 

不仅在房地产行业创纪录,恒大的这一业绩放在A股也是不得了。目前A股已有242家公司公布中报,净利润最高的是贵州茅台,上半年净利润169亿元,恒大是茅台的3倍还多。

 

事实上,去年中国恒大的增长速度已经足够惊人。


去年全年,恒大合约销售额达5009.6亿元,较2016年增长34.2%;当年净利润370.5亿,较2016年增长110.3%;核心盈利405.1亿,较2016年增长94.7%。

 

中国恒大上述盈利预告表明,其今年利润增速可能较去年进一步加快。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在港股的碧桂园(HK:02007)去年上半年净利润83.7亿元,根据业绩预告按同比增幅50%保守计算,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25.5亿元。



根据各自的业绩预告,恒大上半年净利润520.4亿元,碧桂园125.5亿元,恒大盈利等于4个碧桂园。

 

“天下最笨的”杨国强刚刚才说过:当老大不容易。没想到眨眼间,许家印又要超过自己,重新君临天下了。

 

不过,有些时候,数据也会说“谎”。

 


上半年销售额:恒大= 3/4碧桂园


 

从中报预期利润来看,恒大将可能彻底甩开碧桂园和万科(SZ:000002)(万科未披露业绩预告),作为超一线房企成为绝对龙头。


对于规模较大的房企来说,恒大在上半年的销售金额远逊于碧桂园,略低于万科,只排在第三。



恒大对万科和碧桂园所谓的胜出更多源于中报预期的利润。



根据中期业绩预告保守测算的净利润数据,恒大=4个碧桂园,这没毛病。

 

但作为“宇宙最大房企”,碧桂园上半年的盈利却连恒大的1/4都不到?这多少让人菊花一紧。

 

要知道,碧桂园2017年的净利润比恒大少了2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可是比恒大还多了17亿。2016年,碧桂园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还是恒大的两倍多。

 

而横向对比一下销售净利率,恒大的销售净利率是三家里面最低的。

 


是吧,立马懵逼了吧。

 

但看完下面这张表,你或许就能明白一二了。

 

由于中报详细数据还没披露,我们来看最近一期的年报。

 


上面这张表里反映出了一个非常核心的信息:2017年,恒大用超过3100亿的营业收入,换来了370.5亿的净利润。而万科用2400多亿的营收赢得几乎同等水平的利润,碧桂园则用2300亿不到的营收赢得了287.5亿的净利润。

 

差距在哪里呢?

 

对,就在营业收入里。

 

恒大2017年营业收入高出碧桂园超过800亿,也高出万科近700亿。

 

那么你可能会问了,恒大这么牛叉,真的在销售上把万科和碧桂园甩出了几条街?

 

显然不是。

 

再给你看一张表。



从这张表里,你看到了什么?

 

1、恒大2017年的销售金额是三家里面最低的;

2、2016年恒大和万科的销售金额相当,营业收入差距不大,但净利润只有万科的62%;

3、2017年,恒大用高出万科28%的营收,创造了和万科几乎相当的净利润。


和碧桂园的比较不再一一列示了。

 

啥意思啊,恒大真的不一样!



预收款的秘密


 

笔者知道,你可能要继续问,为何恒大2017年的营业收入会猛增这么多?从哪里来?

 

我们还是继续上图吧,简单明了。

 

注:2017年碧桂园使用了港股新的会计准则,不再公布预收客户垫款这一指标,相关数据在合同负债指标中得以体现。

 

在分析问题之前,先说一点小知识,地产公司的营业收入哪里来?

 

是这个样子的,在平日里呢,各大地产公司最喜欢拿出来炫耀的数字是销售收入,这个月我又卖了多少啊,这半年我卖了多少,全年卖了多少。

 

但销售收入能不能等于营业收入呢,显然不等于。

 

因为从销售到最终结算是有时间差的,用普通话说,当地产公司把房子预售了出去,从购房者的手中收到了钱之后呢,并不能马上结算确认收入,要等到房子交到了购房者手上,才能结算。


这个结算周期,依据具体楼盘的开发节奏而定,一般是一到两年左右。

 

简单点说,在销售收入中,结算了才能计到营业收入里,未结算的只能挂到已售未结算金额上。

 

呵呵,对了,何时结算,地产商有相当大的主动权。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这张图的指标是预收客户垫款,和已售未结转收入并不能完全等同。但除了万科会在年报公布已售未结转收入之外,港股上市的碧桂园和恒大并没有公开这一指标。

 

经过笔者统计,万科每年公布的预收客户垫款和已售未结转收入非常近似,因此为了便于比较,本文统一使用预收客户垫款这一指标进行替代。

 

下面几个数据值得思考下:

 

1、万科在2016年底有2747亿的预收客户垫款,相较2015年增加了600亿。2017年底,这一数字已达到4077亿,猛增了1200多亿。

 

2、碧桂园2016年的预收客户垫款是1924亿,相较2015年增长近1000亿。因为碧桂园使用了港股新的会计准则,2017年开始这一指标不再公布,相关数据转至合同负债指标中得以体现,达3467.47亿元。


这个数据与碧桂园此前电话会议澄清的内容是相匹配的:3467亿元属于预收账款,来自已售住房。也就是说,这个数字较2016年增加了1543.47亿元。

 

3、恒大2016年底预收客户垫款是1946亿,相较2015年增加了1100多亿。而2017年底是2776亿,增加了800多亿。

 

你发现了什么?

 

虽然销售额和营业收入之间存在时间差,但是近两年来,恒大和碧桂园、万科在销售额上的差距并不特别明显,恒大的销售额增速也低于碧桂园。


但是,恒大的营业收入增速大幅领先另外两家,预收客户垫款增速却变慢了。

 

看到这里,你应该会大致知道恒大2017年和今年上半年盈利猛增可能的原因了吧:即恒大可能加速了结算,导致销售收入超过万科和碧桂园许多,进而造成净利润的惊人增长。

 

换句话说呢,恒大可能在加速结算,加速确认营业收入,因此在加速利润释放,而万科、碧桂园还是原先的节奏,甚至有放缓之势。因此,在你看来,恒大老会赚钱了,而万科、碧桂园太落后了。


不过也有长期追踪恒大的资深投资人指出,上述两家公司销售额与净利润的“倒挂”现象,并不值得过于惊讶,因为“恒大多数年份都是上半年结算大头,其他地产商基本都是下半年结算大头”。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回顶部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