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用于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买入谭木匠(HK:00837)好长时间了 也给我带来的不菲的账面盈利。2018新年之初 我来梳理一下自己的投资 简单的思考一下谭木匠的未来
在我看来 谭木匠单从业务来说,不得不说“小而美” 很优秀 但从整体企业来看 就很复杂了
谨从从业务经营方面来说 市场认为谭木匠进去不足 而且空间有限 再加上网络缩短了实体店品牌优势 护城河有被填平的迹象
我的观点是:从实际来看 可能有 但是没大家担心的那么严重
其一 网络销售的火爆不仅带来竞争 也为谭木匠打开了新销售空间
很多没有实体店的小城市,也可以通过网络购买谭木匠 而现在发达的送件服务,更是方便了许多不喜欢逛街的死宅 比如我自己 因此说谭木匠的实体与网络联动互补 个人觉得很有空间
其二 从2017年后各网络大佬的布局来看 大家都看好网上网下联动 最近的腾讯 京东 苏宁等收购万达商业 腾讯收购永辉股份 都可以看出 网络销售的优势其实是联动网下实体
谭木匠从一开始就坚持网上网下同价 看似没有其他商品促销形成的品牌推广 却是从心理学上留住了长期顾客
想想那些因房价下跌去***的买房人就知道 如果网上价更便宜 被剥夺超级反应会使得顾客有种被欺诈的感觉 会摧毁实体店和谭木匠的品牌
其三 谭木匠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从天猫 京东上梳子品类的销量与价格可以看出 谭木匠的品牌优势明显 并且销售结构和属性带有礼品属性 大部分购买者是用来送人 品牌溢价反而是他的壁垒
这点我也从芒格谈微观经济学的缺点时想明白的 这种带有祝福 炫耀 轻奢 送礼 耐用品属性的商品 品牌溢价有时候更会带动销量 想想看 最吸引人的奢侈品是不是最贵的那个 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 便宜有时候反而是某类商品销售的弱点
谭木匠把总部从重新搬到江苏 不谈利好利弊 适应期间正赶上中国经济困难 销量下滑 收入锐减、店铺锐减 叠加之下 把价格打得极低
2017年 中国经济触底回暖 谭木匠虽然店铺数量还在做减法 销售收入 利润反而上升了不少 股价一口气从三块多冲到了五块 暴涨近50% 不过相对于恒指翻倍来说 反而不那么亮眼
究其原因 我认为一是港股资金是机构多 谭木匠盘子太小 蚊子肉不吸引人 二是企业本身也有一些问题
翻看17年中报 我把谭木匠资产简单划分了一下 分为了必要的经营性资产和非必要投资类资产
先看必要经营性资产:
谭木匠资产负债表极其简单 必要的生产经营固定资料很少 需要折旧的物业 厂房 设备极其少 共才0.59亿
只有存货多一些 这也是近几年为了应对木材投机导致的价格波动提前储备的 要是真有个木材期货市场 像麦当劳的鸡翅期货似得 存货占款也用不了这么多 YY下
查看前几年负债 从15年以后 经营性负债渐少 猜测是不是15年银行过冬贷款紧缩坑过老谭 老谭被吓着了 17年也就是8千万左右 留足1亿备用资金足矣 再极度保守些 翻个倍 留足2亿现金 经营资产一半多是现金
这不足4亿的资产每年产生1亿左右的利润 我们购买谭木匠也是冲着这不断流出白花花银子的4亿资产来的 我且拍个脑袋 姑且认为谭木匠多半还能存活10-20年 利润随通胀上涨点 给他15倍PE 这部分资产估值15亿人民币
(考虑到谭木匠留存一半利润没啥做的,只做理财 这个估值有水分。
再看剩下的非经营必须资产:
投资物业历史就不说了 以前买了点房地产涨价了 现在市值9千万 16年租金720万
去年3400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银行理财 利息3.6% 剩余2.5亿多余现金中 18年公告新购买江苏银行1.49亿人民币的银行理财 年利率约4.8%
这部分 说实话我就想不懂老谭是咋想的了 就是再保守也不至于这样玩吧 4亿的必要经营资产、 4亿左右的闲置资金 17年年底就够了 没有啥大的投资计划 我们敢老谭他也不敢 就是死扣着不放 不分红不投资就理财 让他自然通胀消亡
芒格在 穷查理宝典 中说的那样 投资风险有两种 一种是购买了垃圾资产导致的亏损 另一种就是类似于存银行这种回报不够抵御通胀 好吧 感谢谭木匠帮我理解了芒格的精髓思想。
老谭的这种做法还让我想起了芒格说的参加踢***大赛的单腿人 我们购买股票是来寻求资产增值 期望通过购买优秀资产实现在未来增强购买力 我不知道现金理财怎么实现这个梦想……
有时做梦让老谭来个巴菲特、芒格上身 他会咋操作呢
我估摸着巴菲特、芒格也不会干预谭木匠既定的经营方略 只会补齐谭木匠的短板 资本配置 利用庞大的留存资金投资很多优质低估的企业 如果真能真能让这4亿闲置资金的收益从不足5%提升到12% 我的乖乖 先流个口水……
其实谭木匠有这种条件 下一代***人是二个儿子 干脆一个搞专职经营生产现金流 一个搞资本配置 增厚资产的同时也分散了谭木匠的风险
就算老谭爱死了木匠这事业 也不碍事啊 好的资本配置反而会减低谭木匠经营的风险 增加企业声誉 间接推广了谭木匠 就像巴菲特的哈撒韦一样 纺织倒下了 还有其他企业。
当然了 资本配置是个技术活 不可能一来就上手 最好的方式就是请巴菲特或类巴菲特来帮忙 二谭负责监管 据我了解 中国的价值投资高手 巴菲特的仰慕者杨天南先生就很欣赏谭木匠的经营 两家一起很有搞头 互利互惠 合作共赢……扯远了……
03
估值与风险
最后保守地计算一下谭木匠的估值
假定2017年经营性资产税后利润1亿 18年以后每年利润增加5% 投资性房地产 闲置资金还有经营性资产中的闲置资金收益折成4亿现金理财 利率5% 所得税20% 每年还是50%分红50%留存做理财 不考虑股东个人的分红再买入 估值如下 简单粗暴
三年后 2020年 谭木匠死性不改 依然故我 用段永平粗暴估值法 15倍PE估值20.55亿 三年间分配2亿 共约22.6亿 现价港币13亿 折人民币10.55亿 便宜一半
风险也有 就是利润不及预期 甚至不升反降 至于说利润增长追加的资本 我看大可不必担心 以往昔岁月来看 2亿够他玩好几年
也有利好 就是改变***病 加大分红力度或者像笔者YY的那样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至于分红后加仓还是有其他好标的 看自己操作了。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