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股万达,苏宁和融创想图什么?

真叫卢俊

2018-01-31 10:45:31 



本周的大新闻,大概就是这个:



腾讯控股(HK:00700)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云商(SZ:002024)、融创中国(HK:01918)和京东(NASDAQ:JD),340亿元入股万达商业,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


消息选择在晚上宣布,也着实不太像过去万达高调的作风,虽然很突然,但这也确实是大事件。


万达集团对外也声称:这是全球互联网公司和实体商业巨头之间最大的单笔战略投资之一。


确实,这样的规模是庞大的,但是也是突然的。我尝试和大家剖析一些背后的东西,说点实在的。


01


这一次规模的入市,340亿换14%的股份,那么很显然,此时此刻万达最强大的万达商业板块估值是2430亿元。


这样的估值算高还是低?


我尝试找了下万达过去的一些资料(点击可看大图):



很显然,不论是哪一年,万达都不认为自己企业的估值可以低于3000亿。


而当初从港股退市的万达,最大理由也是认为万达的价值被低估。


略微讽刺的是,2015胡润全球华人富豪榜显示,那时王健林身家就有2600亿。


如今整个公司用这样的估值融资,不知道王老板内心是什么样的心态。


但是不论如何,现在的万达已经不是当初把一个亿当成小目标的万达,整体的心态已经回归平静。


02


这一次入股的有4家,但是有两家特别有意思。


我们都知道,资本市场是有领投和跟投这么一说的。最多出资的人一般重点来说。从万达这一次官方宣布的是,这一次的领投人是腾讯。


但是具体的股份分配比例并没有说。


我辗转一些渠道打听到股份构成是这样的:腾讯投资100亿元,持股4.12%;苏宁和融创各投资95亿元,持股均为3.91%;京东50亿元,持股2.06%。


我们发现,京东是真跟投,腾讯是真领投;但是苏宁和融创却是刻意低调,只少出一点点的钱,把自己放在跟投的位置。


苏宁和融创为什么这么低调,以及苏宁和融创,他们到底图万达什么?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不论是入股还是出资,本质上都是生意,而从生意的角度来说一定是各有所图,从生意的角度一定是各取所需。


苏宁和融创入股万达,这本质上在摊开来的账面上来看其实不是一个特别实惠的买卖。


单单从企业份额里获得未来的利润分红这个举措很不明智,因为对于万达这家如今格局动荡,目标寻求上市的企业,未来规模一定是摆在利润前面的。


所以换句话来说,未来的万达一定不会有特别优惠的利润分红。


03


那么,对于苏宁和融创来说到底图什么?


可能之前的一些举措就说明了一定程度的问题。



王健林在2017年12月19日的苏宁战略发布会上曾透露,2018年开始万达将和苏宁进行深度合作,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更多的门店的合作;第二方面就是万达为苏宁定制商业中心,万达把苏宁做一个核心店,围绕着苏宁来做其他的配套,吃喝玩乐等等,2018年也将开展规模化的定制的。


话音刚落,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马上宣布大战略:“计划未来三年将苏宁互联网门店拓展到2万家左右、面积达到2000多万平方。其中,2018年新开店数量将达到5000家。”。


苏宁在万达的线下门店上占尽了所有好处,未来万达每开一家店都会***上苏宁实体店。万达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一定会带上苏宁。


未来的万达是否赚钱不知道,但是万达进入后的门店,一定值钱,苏宁是最大红利获得者。


而不仅仅是线下的——我们大胆想象,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万达飞凡电商的大肆裁员,而苏宁恰好还有苏宁电商的模块,似乎苏宁感兴趣的不仅仅是线下的蛋糕,未来在苏宁上买万达所有的产品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对于融创来说,他和万达的合作则更加的轰轰烈烈。



2017年7月19日,万达商业、融创中国和富力地产三方签署协议,万达以438.44亿元的价格将旗下13个文旅城项目卖给了融创中国。


这个价格用我们业内人的话来说,简直可以说是贱卖了,潘石屹也对外表示甚至怀疑少给了一个0。


孙宏斌则对自己这笔生意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有了黑桃4、5、6,投资乐视时希望买JQK,结果来了一个黑桃3,但是你不知道最后万达来了,相当于来了一个黑桃7,形成同花顺,虽然3、4、5、6、7很小,但是可以玩了。”


很显然,连他也觉得这捡到了一个大便宜。但是这个便宜还没有完。


2017年8月份,万达集团调整架构,在万达商业、万达文化、万达网络、万达金融之外,新成立了万达大健康产业,进军千亿医疗市场。


而后面马上的是,孙宏斌在9月1日公司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透露,融创很快将与万达合作大健康城项目。


借着万达铺设好的骨架,融创除了文旅,也最快程度的开拓了健康养老地产模块。


所以很显然,苏宁和融创都在想尽办法在万达的项目领域里占尽先机,某种程度上来说,万达成为融创苏宁的韭菜,任其收割。


04


万达为什么会这样?


某种程度上说明万达未来构建的规模不那么在乎利润收益,但是同样也可以表明万达对于这样一次融资的急迫程度。


为什么愿意做韭菜,很多人都会谈论到那一份对赌协议。


当初万达退市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约定:如果公司在退市满两年或2018年8月31日之前未能在内地主板市场上市,大连万达集团将回购全部股份,并向海外及境内投资者分别支付12%和10%的利息。


而距离8月31日,如今只剩下半年的万达来说未来可能会进入惊恐倒计时阶段。


万达为回顾A股也尽了很大的努力,曾经有一段时间甚至接近完成任务。


2016年的9月,几乎要和绵石投资达成协议完成借壳。


但因为各种因素没有谈拢最后谈崩,而后续的借壳计划都开展的不顺利。


而对于万达商业自己的IPO计划,也在漫长的排队阶段。基本上排名都在40-60名左右。



哪怕名次靠前也认为很有可能通不过。关键是8月31日这个生死线在此,这样的难度是巨大的。


而对于IPO进展不顺利,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万达依然被归类为房地产行业,高负债低利润率被认为阻碍他上市最大的问题。


所以说到这里或许你可以明白为什么王健林要这么疯狂的卖掉自己的资产,核心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负债率,对于目前万达IPO最后的一线生机就是:提高盈利率,降低负责。


所以说到这里,万达的卖卖卖计划或许都能够说得通。


这一次引入投资人说明书上的一个细节也表明了这样的态度(点击可看大图):


对房地产模块已经表态的异常果断,不论有多高的收益,这一次也彻底的断了后路。(注:1月30日早间,万达集团官微发表声明称,“万达将彻底退出房地产”的言论纯属误读。)


可以看出悬在王健林头上的时钟敲打的多么紧凑。


另外,从侧面也可以看出,万达也做好了倒计时上市失败的准备。


2017年,万达的年会上,王健林说了这么一句话耐人寻味:“万达商业A股退市资金有了可靠方案。”


意思是,如果上市失败,那么支付利息以及回购资金都有了解决方案。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第一,万达已经做好了上市失败的准备,第二,上市的钱从哪里来,或许就是融创、苏宁、腾讯这样的金主们。


未来一两年,毫无疑问的一个趋势,万达会想尽办法的扩张自己版图,不论是万达商业、万达文化、万达网络、万达金融还是新成立的万达大健康,这些版图依然很大,但是毫无疑问也是给苏宁融创他们做韭菜收割的。


万达网络或许就是给苏宁易购的,万达大健康就是给融创做养老地产的,万达商业就是让融创以万达的名义拿地方廉价的土地,然后苏宁线下吃下整个万达的广场。


万达线下被当成韭菜任人宰割,本质上就两个要求:


1、帮助我轻资产转型可以更快的上市IPO。

2、如果上市失败,那么你们赚的钱可以吐出来一点帮助我回购。


05


2018年万达年会上,王健林动情地流泪了,感慨了一句话:万达这30年真是不容易。



是的,这30年的万达不容易,但是最不容易的,或许就是未来这7个月。


时钟滴答滴答在走,距离退市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而上次年会王健林唱了一首《向天再借500年》,我想如果可以,我想王健林一定希望能够向天再借500天。


注:根据1月30日最新的媒体消息显示,在万达商业与新晋四方投资者签署的这份新的对赌协议中,万达商业的最晚上市时间比原先推迟了五年,投资方要求万达商业要在2023年10月31日前完成上市。


此外,万达商业不可以更改其主营业务,2019年租金的净收益要达到190亿元,如果低于这个数值,投资方有权要求万达方面给予其现金补偿。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回顶部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