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低迷时主动出手,彰显管理层的战略思维
盛和资源,主营稀土业务,主要产品包括稀土氧化物、稀有稀土金属、稀土盐类、稀土高校催化剂及分子筛四大类。
其中稀土氧化物收入占比较高2016年达83%。由于2014年以来,稀土行业整体低迷,公司净利出现较大幅度下降,2016年亏损额约3300万元。
行业低迷之际,公司逆势完善全产业链布局:上游并购资源,中游优化技术,下游拓展应用。
如此之下,目前已基本形成集稀土采选、冶炼分离、金属以及深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且正不断通过并购相关资产等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延展。
2016年9月,其公告称,子公司乐山盛和拟认购格陵兰矿物能源增发新股,增持完成后将持有后者12.5%股份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格陵兰公司主营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保有格陵兰岛南部的科瓦内湾项目,拥有Kvanefjeld矿床、Sørensen矿床、Zone3等矿床,符合JORC标准的矿石资源量相当可观总计10.1亿吨。
2016年12月,认购交易完成。
对标国内主要稀土企业,格陵兰资源保有1114万吨REO资源量,仅次于北方稀土3500万吨,远高于广晟有色1.73万吨、ST五稀16.19万吨及厦门钨业9.70万吨,而其平均品位1.01%在几家公司中也处于中上游水平。
因此可以认为,在收购格陵兰股份后,盛和的稀土资源储量将得到明显增厚,公司原77.6万吨REO轻稀土资源将再添123.0万吨轻稀土(LREO)及5.0万吨重稀土(HREO),届时将位居行业前列。
注:储量增量按权益占比12.5%计算。除稀土资源外,收购还将使盛和获得约3.4万吨U3O8资源储量(按总量26.9万吨,12.5%权益占比计算)。
盛和资源2015年曾公告称,拟发行股份(定价8.54元/股)及支付现金购买晨光稀土100.00%、科百瑞71.43%、文盛新材100.00%股权,并募集资金拟用于标的资产文盛新材“年产2万吨陶瓷纤维保温制品项目”和“年产5万吨莫来石项目”等项目。
该定增方案已于2017年2月获得证监会核准,并于2017年4月正式实施。
并购完成后,公司稀土氧化物分离产能已从目前5500吨/年提升至8500吨/年,稀土金属冶炼加工产能从3000吨/年提升至14000吨/年。
同时新增钕铁硼废料处理能力5000吨/年,荧光粉废料处理能力1000吨/年,产品线及产业链都将更加完备。
此外在稀土配额方面,盛和2016年分离配额约为4425吨,而收购晨光稀土后将增加1085吨至5510吨。
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统计,近年晨光稀土销售收入稳居行业前六,其2015/2016H年营收20.3/10.8亿元,而同期盛和为11.0/4.0亿元,单从营收体量来说,收购晨光足以再造两个盛和。
而晨光盈利状况也明显好于盛和。
如2015年其归母净利及净利率约为0.58亿元/2.8%,远高于盛和0.19亿元/1.7%。
因而我们认为,收购晨光或将同时提升公司营收及盈利。
文盛新材、科百瑞同样对公司意义非凡。
收购科百瑞将增加公司稀土金属冶炼产能3000吨,同时减少其与科百瑞的关联交易。
收购文盛后,锆英砂将成为除稀土外,盛和的另一重要营收来源。而2016年下半年以来,锆英砂价格已明显回暖,我们判断文盛及盛和盈利状况应更为乐观。
文盛目前具备6500吨分子筛、1万吨催化剂、2万吨/年高效稀土催化剂、2万吨/年Y型分子筛产能。
其近年毛利水平远高于其他业务,2016年营收/毛利分别达1.4/0.41亿(公司13.7/0.63亿),在稀土行业低迷之际为业绩提供了重要支撑。
而稀土金属方面,成功收购晨光稀土及科百瑞后,公司稀土金属产能大幅增加11000吨/年(晨光稀土8000+科百瑞3000)。
此外2016年6月公司,公告孙公司盛和资源(新加坡)拟收购越南稀土有限公司90%股权,标的公司具备700吨/年的稀土金属产能,此次收购将使公司稀土金属产能进一步提升。
除上述两项业务外,公司还积极拓展其他下游材料领域,如收购文盛新材进军锆钛制品生产,控股米易盛泰和西安丰华切入萤石、稀土精矿、硅铁生产等。
产品线的扩展及产品种类的不断完善在为公司打开崭新增长空间的同时,也摊薄了原单一稀土经营受市场及政策影响较大的风险。
行业反转,受益氧化物单价增长,真正的稀土龙一
一、稀土涨价可持续,看好稀土行业发展。
稀土价格自2011年下跌之后,主要品种自最高点回调80%左右。年初至今,主要稀土品种大幅上涨。
稀土行业供给严重过剩制约稀土行业健康发展,而随着国家对于环保整治的进一步重视和落实,打黑的力度和效果将逐渐体现,稀土行业供给结构逐渐得以改善。
国储招标常态化高频化,对于稀土行业产生了持续引导作用,利好长期发展。
此外,稀土出口逐步提升,需求端向好。
本轮稀土价格上涨伴随着稀土供需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善,稀土涨价是可持续的,看好稀土行业未来发展。
二、收储价格持续提升,常态化收储利好行业长期发展。
2017年至今,稀土国储招标已经完成三次,成交均价呈现上升趋势,5月收储部分产品价格略高于市场价。
此外,收储常态化,原本一年一次的收储转变形式,变为两个月进行一次,高频量少的收储更加利于国家对于稀土行业持续的引导,利好稀土行业长期发展。
打黑方面:2016年12月7日,工信部等八部委正式发布《关于商请组织开展打击稀土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的函》,决定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全国开展打击稀土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要求严厉打击稀土非法开采、生产、交易行为。稀土打黑从预期正逐步落实到政策实面。
(1)稀土本次上涨与以往不同,看反转而非反弹:
●.打黑、收储常态化;
●.供需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下游需求处在弱复苏路上;
●.行业内龙头的长期竞争优势慢慢显现,龙头定价权不断提升;
●.目前处于预期的低点,存在大反转机会。
(2)稀土涨价有基本面支撑且可以持续:
今年还有9000多吨收储额度,预计量价均升。主要关注供需格局,第一波炒上涨趋势,预计涨价至少会持续至年底,第二波再看公司业绩。
打黑、收储、环保、补库存、下游需求增长,是行业反转的五大催化剂。
这五大催化剂是否支持行业反转,各种研报、报告会资料网络里太多了,一一列举没有必要。
附7月初某现场报告会摘选:
从现在看,价格刚好处在预期的最低点,存在大反转机会。
大家可看一下包钢股份给北方稀土进价数据的巨大变化,原来包钢股份给北方稀土提供的矿浆大概300元-400元,今年的巨大变化是他们不提供矿浆了而是提供精矿,价格大概在9000多元。
所以价格处在底部是因为成本不断增加,比如北方稀土,2011年以前镨钕也就在20多万元出头,今年涨到30多万元,但今年年初也就是20多万元,放到2011年以前看其实成本在大幅增加,无论是环保排放的要求,还是百分之十几的资源税(以前没有资源税)。
成本不断往上走,但是没有反映在价格里,因为过去几年供需格局很差,价格长期处在底部位置,但为什么北方稀土愿意以这么高的价格采购包钢股份的稀土,因为我们看好长期的价格趋势。
所以镨钕回到30多万块钱只是刚刚开始,我们认为未来三年间此时的镨钕价格一定是最低点,年内镨钕涨到40多万甚至50万都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历史的高点很高,一两百万元一吨。
我们可以看到板块的定价权在慢慢提升,上游各方面在提升,下游的提价动力也非常强,所以我们认为板块此时处在大周期的底部。
如果说打黑和收储决定了稀土的走势,那么从竞争优势体现出来的就是长期的定价权,可能我们就处在一个反转的路上。
所以这时我们提出一个概念,现在我们看到的可能是反弹,价格的短期上涨,未来还会继续上涨,打黑和收储力度比较强;如果从竞争优势看,我们能看到的就是行业大反转的机会,我们也建议大家去关注相关的标的。
估值方法以及结论
对盛和资源估值,其实很容易:根据盛和稀土产量和当前单价去计算,扣除35%左右的税费,加上收购标的新贡献的利润,大致就可以算出来的。
(还有乐观算法就是,单价每上涨1万,贡献多少利润)
有色金属板块上周大跌,我判断,资源类第一阶段的鸡犬***行情已然结束。
下一步资源类行情进入第二阶段,即资金流向真反转类,业绩可持续增长公司阶段。
资源类公司将分化明显,甚至行业内部都有分化。需要投资者仔细甄别。
北方稀土1万吨左右的氧化镨钕产量基本供应给自己的子公司,自产自销,用于生产钕铁硼,这块还要看下游钕铁硼的价格走势。
至于厦门钨业,稀土业务只占营收的10%左右,且为重稀土,主要还是要看钨价走势。
而相对而言,盛和资源是稀土中氧化镨钕上涨后最大的受益者,业绩弹性最大。也难怪成为稀土板块的龙一。当前股价迅速上涨,属于机构抢筹导致。
(以上大部分资料来源国泰君安、海通证券)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