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开立科技有限公司(开立科技,SZ:300633) ,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专注于临床超声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医疗器械行业企业。
该公司目前在中国32个主要城市设立分公司或者办事处,同时还服务于欧盟、美国、中东、南美、东欧等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各种医疗机构提供可靠的超声临床诊断解决方案,是一家基于全球市场的国际化医疗企业。
主营业务
医疗诊断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致力于为全球医疗机构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形成全系列医用超声诊断产品,并向医用内窥镜领域延伸,产品线围绕医疗诊断设备领域逐渐多元化。
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 91 项、实用新型专利 62 项、外观设计专利 51 项、非专利专有技术 28 项、著作权 55 项,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发行人于 2009 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连续通过 2012 年、2015 年复审,于2013 年被认定为 2013-2014 年度“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
主要产品包括医用超声诊断设备(主要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与 B 型超声诊断设备)以及医用内窥镜设备等。
【点击查看大图】
1、超声诊断设备
公司是国内超声诊断设备领域较早独立掌握核心技术的生产企业,彩超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率先进入壁垒较高的欧美市场,产品系列也逐渐从中低端向高端延伸。
开立医疗已成为全球超声设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目前,开立医疗已成为国内主要超声诊断设备出口企业。
2015 年中国超声诊断设备出口总额为 35.80 亿元,其中,开立医疗2015 年的超声诊断设备出口金额为 3.93 亿元,占比 10.98%。
(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
【点击查看大图】
(2)B 型超声诊断设备
【点击查看大图】
2、医用内窥镜设备
相比于国内其他内窥镜企业,公司具有如下优势:
第一,开立医疗的生产模块化技术、影像合成技术在国内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第二,内窥镜产品与公司现有产品在医疗质量体系、产品注册、临床检验等方面具有共通性,保证了内窥镜产品的成功开发和稳定生产;
第三,内窥镜与超声能够结合成为更加高端的超声内窥镜系统,充分发挥公司在超声方面的技术优势,形成公司特色产品。
作为市场新进入者,公司报告期内在内窥镜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较小,但通过自主研发,公司在内窥镜领域已掌握核心技术,相关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有望打破外资内窥镜厂商的技术垄断,抢占市场份额。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显示大图)
行业格局
全球以及国内整体医疗器械市场概况
随着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慢性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人们对高质量的医疗需求越来越大,从而推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蓬勃发展。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 2015 年规模已达3,710亿美元,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22年达到 5,298 亿美元。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医疗器械市场,产品普及需求与升级换代需求并存,近年来的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公司产品所属细分行业发展概况
1、医用超声诊断设备行业
近年来,全球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市场稳步发展。根据 IHS 统计,2014 年,全球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市场规模已达 62 亿美元左右,预计 2019 年,规模将达 74 亿美元。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及地区作为超声诊断设备的最大市场,将以产品的升级换代需求为主,市场稳定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的设备普及和升级换代需求同时大量存在,增长潜力较大。
同时,在全球医疗控费日趋严格的大背景下,性价比更高的医用超声诊断设备也越来越受市场青睐。
【点击查看大图】
国内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市场概况
我国超声诊断设备行业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产业体系。中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彩超市场。
近年来,随着基层医疗体系逐渐完善,超声诊断设备作为医疗机构常规设备正迎来县级以下医院的普及和升级,发展迅速,国产设备利用高性价比优势及渠道优势迅速占领基层市场。
同时,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大型医院市场对高性能的超声设备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恰逢医疗设备国产化浪潮,技术、质量过硬的国内厂商将迎来巨大的进口替代机会。
预计 2019 年,中国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市场规模将达 91 亿元。
【点击查看大图】
我国医用超声诊断设备企业在稳步提升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在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2015 年,中国超声诊断设备出口规模已达 6.4 亿美元,2010-2015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8.5%。随着我国超声诊断设备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间技术差距的不断缩小,以及凭借高性价比的优势,我国超声诊断设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一席之地。
一方面: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满足普及需求,另一方面: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也在逐渐向发达国家的中高端市场渗透。
【点击查看大图】
2、医用内窥镜行业
1)全球内窥镜市场概况
随着内窥镜微创技术的普及和内窥镜加工工艺的提高,内窥镜应用已覆盖消化内科、呼吸科、普外科、耳鼻喉科、骨科、泌尿外科、妇科等科室,成为不可或缺的医用诊断和手术设备,也是全球医疗器械行业中增长较快的产品之一。
全球内窥镜行业近年 来发展迅速,根据 EvaluateMedTech 统计,预计到 2022 年,规模将达 260 亿美元。
美国、欧洲、日本是内窥镜的主要消费市场,在这些发达国家市场,内窥镜应用基础较广,目前已经开始在部分医院形成独立的科室, 对高清晰度以及更具临床针对性的产品需求较大。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发展中国家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投资的加大,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量正快速增长。
2)国内内窥镜市场概况
我国开展内窥镜检查及微创治疗的时间较晚,但普及速度非常快,医用内窥镜市场 规模增长迅速。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统计,2015 年中国内窥镜市场规模为 156 亿元。
相比其他医疗器械,全球内窥镜厂商集中度较高,尤其是在软性内窥镜行业,少数企业把持了基于 CCD 图像传感器技术的内窥镜技术从而形成了长年的市场垄断。
其中, 奥林巴斯、宾得医疗、富士胶片等国际知名内窥镜企业凭借其技术垄断、先进的加工能力、领先的工艺水平获得了垄断的市场地位。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 CMOS 图像传感器技术替代 CCD 图像传感器技术的趋势下,国际知名内窥镜企业的技术垄断将被打破,给其他国家的内窥镜企业带来机遇。
随着中国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光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少数国内内窥镜企业已经掌握高清内窥镜技术,将凭借其不断提升的技术优势和高性价比优势,逐渐加入到全球竞争的队伍中,打破市场垄断,在抢占中低端市场的同时,逐渐向高端市场发展。
国内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医疗器械厂家也在积极把握技术突破机遇,向内窥镜行业进军,基于成熟的研发体系,开发出高质量、生物安全性高、操作便利性更强的内窥镜产品,有望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估值分析
通过与同行上市公司对比,公司现在的估值不算离谱,但不便宜。
【点击查看大图】
财务分析
公司近几年来业绩平平,2014-2016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6.4亿、6.86亿和7.19亿,近三年复合增速不到7%,基本上与行业增速保持一致。
净利润分别为0.7亿、1.32亿、1.06亿、1.3亿。15年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了19.6%,公司解释为: 原因是当期的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增长较快,两者合计增加了7800万。
手上货币资金有3.81亿,较为充沛;应收账款也比较稳定,从2015年开始一直维持在2.5亿左右;资产负债率只有22.64%,没有长期有息借款。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三季报年公司内销收入为1.62亿,外销收入为2.31亿,而2016年年报内、外销的全年收入分别为4.21亿和2.97亿。
也就说内销第四季度的收入竟然达到了2.8亿,超过2015年全年2.77亿的内销收入,公司也没有详细说明原因,结合IPO的时间点来看,到底是公司为了发行股票而冲业绩?还是有点老千股的嫌疑?这个目前还不得而知,需要后续观察。
公司的补贴和退税超过2016财年的净利润占比30%。
结论
公司在医疗器械的细分行业具有一定竞争力,但跟国外的同业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等公司相比还是具有非常明显的技术差距。
近年来超生诊断设备整体增速非常缓慢,市场接近饱和,未来三至五爆发性增长可能较小。
内窥镜方面,A股尚未有对标,属于稀缺标的,但内窥镜占公司营收和利润比较小,乐观点估计就算出现爆发式增长,整体对公司100多亿的市值而言业绩拖动不太明显。
受制于行业增速缓慢公司近四年来营收净利润几乎都在原地踏步,乐观估计公司每年保持8%-10%的复合成长率。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