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被四川成都教育主管部门***事件持续发酵。
这一事件令好未来(NYSE:TAL)股价一度创下半年内最大跌幅。
藉此引发的关乎后者商业模式与商誉维护事宜的争论,正在中国投资者人群中蔓延。
风口之上,政策性风险这只黑天鹅,已经成为好未来不得不正视的重大命题。
事发
5月12日,成都辖内五家区教育局官网上,相继出现针对学而思违规办学的整改通告,旋即引发多方关注。
这起危机事件中,学而思在蓉9个教学点被卷入,目前均已暂停招生或暂停教学活动。
据整改通报所载,“委托或变相委托其他主体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考试或培训班”“举办、承办或组织中小学生参加非政府部门认可的各类竞赛、考试或活动”以及“未取得相关办学许可”,是该9个教学点涉及的主要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学而思成都分校5月14日通过官方微信回应称,已开始按要求对相关教学点进行整改,整改中的教学点暂停举行新的“招新测试”工作,其中青羊区成勘院教学点已按要求暂停教学。
据财新最新报道,学而思此番成都遭遇***,还有更深层次原因:或与此前被曝出的成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下城“华杯赛”)泄题风波有关。
今年3月11日,第22届成都赛区“华杯赛”笔试决赛举行,但被曝出疑似泄题。随后,成都商报发布调查,泄题源头直指“学而思”、“盛世英才”等培训机构。
据成都当地媒体报道,泄题风波之所以事关重大,是因为这一赛事与成都小升初择校存在逻辑关联,“成都部分名校出现不成文的规定,若学生拿了‘华杯赛’的奖,小升初可免试或减少考试环节。”
漩涡
这不是学而思首次因政策性风险而陷入争议漩涡。
作为中国最大的k-12课后培训辅导机构之一,学而思分校目前达150多所、遍布25个城市。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张,过去数年间,有关这家培训机构的争议性话题亦在网络上接连衍生。
广为认知的“全民学奥数”这一社会现象,便被普遍认为是由学而思推手而成,一度令广大家长趋之若鹜却又焦虑不已。2012年,教育部出台政策叫停奥数培训,但迄今为止奥数热余温仍未消却。
杭州《都市快报》2016年11月一篇“疯狂的学而思”的报道,更是引发了极为激烈的社会争论。
这篇报道对于学而思“超前教育”式的办课理念与“一课难求”的显示情况进行了记录,并对背后隐藏的利益链条予以了揭示。在此之上,对于升学问题而疯狂焦虑的众生相被一览无余。
随着这篇报道在更大社会范围的扩散,学而思一度成为风暴之眼,并据此被“好事”的网民梳理出关于它的“五宗罪”而广为流传。
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无疑是学而思们得以生存的现实土壤,对于学业与事业的社会同理心更是其间的催化剂。只是,当土壤与催化剂被假以成为一个产业风口的门面时,政策性风险便为期不远。
“教育绝对不能为资本左右,决不能被资本绑架。”在今年2月的上海***上,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公开指责,一些课外培训不符合教育规律,让孩子比大人还辛苦,例如有三年级孩子就要学习初中的内容。在一把手作出“上海培训市场要净化,不净化是不行的”表态后,上海开始整顿课外培训市场。
以上这段见于财新关于学而思成都事件报道中的文字已经在述说这样的问题。
恐慌
对于学而思成都遭遇***事件的热议,已经蔓延到国内中概股投资者群体中。
他们对于这一事件的关注,很大程度因为涉及自己对于好未来——学而思上市主体——的投资风险预期上。
过去一年间,持续持有这只股票的投资者已经获得了超过2.5倍的利润。而这样的利润无不建立在课辅教育这一极富粘性与充分利润保障的商业模式上。
据好未来财报显示,其2017财年净收入从上年的6.199亿美元增长到10.431亿美元,增幅为68.3%;归属于好未来的非美国会计准则净利润从上年的1.287亿美元增长到1.509亿美元,增幅为17.2%。
靓丽的数据来自一年之中393.4720万人次的学员的前仆后继。而截至2017年2月28 日止三个月,仅2017 财年第四季度公司注册学生数已达133.6万人,同比增长近7成。
好未来的扩张速度亦随着利润的攀升而律动。在过去这个财年,它已在全国30个城市共设有507个教学中心,较前一年度下设于25个城市的363个教学中心相比,新进驻5个城市,新增144个教学中心。与此相辅相成的是,好未来招收学生人数也实现了48.2%的年复合增长率。
一片繁荣景象之下,政策性风险黑天鹅的不期而至,如何能令处于长期欢欣鼓舞状态里的好未来股票持有者们不感到恐慌。受成都***事件影响,5月15日其股价应声跌落5.62个百分点,创下半年内最大跌幅。
尽管落下的数字隔日又涨了回来,但如一位中概股投资者人所言:“好未来最大的风险确实是这个,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如何看待这个事情。从这个角度,好未来做得越好、越挣钱,压力会越大。”
黑天鹅就守在身边,好未来们的未来还须走着看。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