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康制药先是一再宣传自己的淀粉胶囊是世界首创,世界唯一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获得多少专利。
被我揭露根本不可能大规模销往东南亚和印度后,又纠集水军改口称它主要产品是改性淀粉,利润率高达90%。
下面用常识揭露这同样是不可能的事。常识来自哪儿?本人从事医药出口30年,尤其熟悉东南亚市场,足迹踏遍那些国家的药厂。
首先淀粉胶囊不是医药生产的必须品,占比很少,在中国使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90%以上还是明胶胶囊。其他植物胶囊还有部分市场份额。
尔康至今一个国内用家都说不出来,足见无药厂使用其胶囊。
穆斯林国家是否不使用明胶胶囊呢?错的离谱。完全是误导群众。很多动物制品出口穆斯林国家。出口这类产品时只需要提供KOSHER (犹太认证)或HALAL(伊斯兰认证)认证即可被犹太国家和伊斯兰国家认可,工厂往往需要接待认证机构的现场检查。
以明胶胶囊为例,只需要提供牛骨材料制作的明胶和以上认证就完全可以被伊斯兰国家接受。
水军们滑天下之大稽,把淀粉胶囊说成唯一能被伊斯兰国家接受的胶囊,完全是混淆黑白。植物胶囊是近些年兴起的,以前伊斯兰国家都不吃胶囊药了吗?用脚想想就不可能。
尔康的改性淀粉利润高达90%,可以和卖粉相比,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消费者买药时完全不会考虑胶囊是否明胶胶囊或淀粉胶囊,如果淀粉胶囊价格太贵,工厂根本不会考虑使用,更不会有工厂愿意使用“独家生产,世界首创”的改性淀粉胶囊,为什么?没有人愿意被一家供应商垄断,任人宰割。这是生意场上的基本常识。我们把这个疑问姑且不论。
先问一下,尔康的改性淀粉出口给这么多国家,销量这么大,它卖给谁?只有胶囊厂,这个道理很简单吧?可是它不是说它的淀粉胶囊是世界首创,独家生产的吗?世界上哪有那么多胶囊厂需要它的改性淀粉原料做淀粉胶囊呢?***是不是隐约露出来了?
它又说它同时输出淀粉胶囊的生产技术,并且不需要改变原来的生产线。哇塞,这个世界上有那一个新的专利技术是不用增加设备,不用改变生产线,生产工艺的?这种专利会被那个专利局批准?这是世界首创,独家技术吗?完全和以前的一模一样,仅仅改变了原料而已。
不仅如此,这个技术是如此不值钱。因为它都是免费赠送给世界其他胶囊厂的。那么多的专利都是白送,这个淀粉胶囊的技术含量可见一斑。
医药行业是世界上最严格管理和限制的,药厂改用新的淀粉胶囊需要重新审查认证,这个时间3-5年是起码的,尔康2014年研发成功,当年形成规模销售,2016年大规模销售,这个神速是不是惊呆医药界的大神?难道你的胶囊不需要认证?这是不可能的事。
再看它的买家,先说第一大淀粉胶囊买家来自印度,被我证明是不可能的。印度本身就是出口胶囊的大国,成本低廉,哪会买你的无比昂贵的胶囊。
接着利用水军羞答答说是加拿大买它的改性淀粉,结果网友一查,加拿大买家是个水货,中国人,非胶囊厂,非药厂,这个交易可疑。
至今它的国内买家一家也说不出来,提供的淘宝销售量是蚊子量级的。海外买家提供的二个都是可疑买主。
再看柬埔寨,一年GDP200亿美金,尔康柬埔寨公司一年销售一亿美金,占比0.5%,可能吗?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占中国GDP0.5%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一年销售额37200亿,等于6.36个华为。
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等于柬埔寨的6.36个“华为”,这可能吗?
看看另一家做胶囊的上市公司:
安徽黄山胶囊公司 1988年成立,目前年产各种胶囊约80亿粒。值得指出的是,黄山胶囊公司不仅生产常规明胶胶囊壳,还在国内胶囊企业里率先开发出国产化植物胶囊。
据介绍,黄山胶囊公司开发的植物胶囊有好几种,如肠溶性植物胶囊、胃溶性植物胶囊等,其原料有纤维素酯和马铃薯淀粉等。该公司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植物胶囊生产商。
看清楚黄山胶囊是国内最大的胶囊生产商和植物胶囊生产商。它可怜的利润只有5000万。比起尔康的6亿利润是不是黄山胶囊该羞愧致死?
至此,我们还对尔康是不是老千股有怀疑吗?水军们放马过来吧?(雪球)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