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发现吧,低价股才是今年的隐形冠军

持有封基

2017-04-14 06:48:50 


小市值股票今年长期疲软,次新股就像发神经病,暴涨暴跌最近一直在走下通道。


而过去一年一次的高送转股票也因为被刘士余点名痛批而一路走低。


甚至连千年大计的雄安概念,也因为连续拉了几个涨停板而被大面积停牌。


估计第一轮雄安概念也偃旗息鼓了,前天开始的粤港澳概念,估计也不会超过雄安的周期。


那么,今年到底什么股票走强? 


我们利用果仁平台统计了从2007年开始及今年每个月的40个因子的收益率,测试条件还是用排名前100个股票,每20个交易日换一次,剔除ST股票及日成交额不足1000万、涨跌停的股票,单向交易成本0.2%,数据截至到2017年4月11日。


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最高收益率的小市值股票(总市值),今年不仅垫底,而且4个月排名分别为36、30、40、28,基本都是在平均线以下。


而次新股(上市天数)仅仅在2月份以12.48%的收益率排名第一外,其他几个月也是基本垫底。


今年四个月跑赢40因子均值的今年有收盘价、市净率、每元股东权益、每元所有者权益、EV_EBITDA、每元净利润、每元利润总额等七个因子。


后六个因子都是价值因子,唯独低价股因子(收盘价)不是价值因子,而且不仅仅今年排名第一,1月、4月也排名第一,2、3月也跑赢均值。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分析,在过去投资者特别是中国的散户,最喜欢炒的是小盘、低价、次新、高送转。


今年小盘、次新、高送转概念都受到打压,唯独低价股,“悄悄的进庄,打枪的不要”,受挤压效应,竟然在今年获得了12.50%的高收益率,跑赢了所有的因子。


譬如在周三大盘下跌0.46%时,4月11日价格排名最低的20名股票,4月12日平均下跌才0.19%,跑赢了所有的权益类指数。 


但低价因子毕竟不是价值因子,今年主流媒体上也从来没对此发声,一旦走红,免不了会步小市值、次新、高送转等后尘。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其实除了低价,市盈率、市净率等价值因子今年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分散多因子可能才是我们的生存之道。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回顶部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