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产品创新慢一步
在2022年发布的ESG报告中,安踏表示,通过技术创新的手段,不断提高产品中环保材料的使用占比,安踏旗下品牌FILA推出的“世界公民”再生环保系列,面料中的聚酯纤维部分来源自生物基,全部线材使用了原生于废气塑料瓶及再生循环的纱线,经加工后编织成衣。
FILA“世界公民”再生环保系列鞋服,来源:FILA官网
然而,Adidas和Nike在低碳环保领域的创新,相比于安踏更是先行一步。
早在2015年,Adidas便与海洋公益机构 Parley携手,双方合作推出了有视觉冲击力的 Ultra BOOST系列跑鞋。鞋的材质是一种由海洋回收塑料制成的环保材质。
Ultra Boost的合作款跑鞋,来源:Adidas官网
2021年,Nike推出以再生面料为材质的产品Nike Air Zoom Alphafly Next Nature。产品的鞋面织物全部来自于Zoom Air气垫的生产边角料,经过3D打印成型。同时,整双鞋使用再生材料的重量占比高达50%。
Nike的Alphafly Next Nature跑鞋,来源:Nike官网
国内外顶级的运动品牌为什么纷纷推出具有低碳和环保理念的产品?
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服装在生产过程中每年向大气排放12亿吨温室气体,占据全球碳排放量的10%,纺织业是仅次于石油产业的第二大污染产业。
另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回收的“二手”服装对环境的污染。发达国家通过倾销的方式,将“二手”服装卖到非洲等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当地受经济条件限制,只能采取垃圾就地填埋的方式,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安踏在低碳环保产品的创新,比国际竞争对手Adidas和Nike要晚一两年左右。原因是,国内纺织企业的发展伴随着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式经营,企业环保意识不强,低碳发展起步就比国外晚。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对国内服装企业征收碳关税、推出“碳标签”,以向消费者证明其为低碳消费品,有利于消费者的选择,这些举动同时抬高了行业的门槛。
国内的企业也因此走上了“低碳”发展之路,开始加强能源与工艺的创新和开发环保的原材料和染料。
与此同时,虽然国内消费者对于低碳环保产品的关注度也持续上升,但消费心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和障碍,使得国内品牌厂商在推广方面也遇到了一些阻力。
首先,消费者认为低碳环保服装消费价格高。
从生产角度看,部分再生面料是由天然纤维制成的,比如内衣常用的莫代尔面料,以产自欧洲的灌木林为原料,经过专门的纺丝工艺制成,产品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但因其产量偏少,技术工艺也有较高要求,所以价位偏高。
还有一个原因是,国内的消费者对低碳和环保面料不了解,不敢放心购买。这种情形下,运动品牌厂商需要增加对低碳环保产品的推广力度和创意投入,从而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比赛期间,耐克公司的再生纤维球衣的广告就做得很成功,提出“7个可乐瓶就是一件球衣”的宣传语,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卡卡等球星也披上这款战袍驰骋赛场,对观众球迷起到良好的宣传和示范作用。
耐克再生纤维球衣,来源:搜狐官网
2021年,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与品牌环境影响力机构(Aii)发布报告,其中提到减碳较为有效的方法包括再生电力的使用,扩展可持续的材料和工艺(比如:服装面料选用再生聚酯和有机棉为材质),以及提高服装面料的使用效率等。
全球主要的运动品牌制造厂商已采用以上的一种或几种方法,以此实现碳减排目标。
2050年纺织业实现零碳的解决方法,来源:Aii和FFG联合制作的2021分析报告
从评级结果看,与27家同业公司相比,安踏在供应链劳工标准、原材料溯源、化学品安全、产品碳足迹四个方面,均处于靠后位置。
其中,产品碳足迹,原材料溯源,供应链劳工标准、三大问题都涉及到安踏的供应链体系问题。
范围1(直接排放):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直接排放的气体。这些排放源,包括燃煤发电、自有车辆使用、化学材料加工和设备的温室气体排放。
回顾2021年,安踏通过第一次数字化转型,供应链采用DTC(Direct to Consumer)模式,战胜了竞争对手李宁,升级成为本土第一大运动品牌厂商。
但是,供应链的绿色转型对于安踏是个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在MSCI ESG评级体系中,供应链的劳工标准问题就直接影响到安踏ESG的整体表现。
近年来,安踏的鞋服多数来自代工企业,而过度的代工依赖,使得安踏在产品的生产环节中,容易出现品控监管缺失的问题,也为安踏的产品质量、供应链劳工管理,埋下众多隐患。
来自台湾的生产制造商宝成集团是安踏的代工厂之一。在2022年初,宝成集团越南厂员工就曾因不满年终奖被砍,发动过罢工,位于同奈省边和市工厂约有1.4万名员工参与罢工,曾造成数小时的交通瘫痪。
而最近,宝成集团又因为订单缩水,大规模裁员2000余人,登上了财经新闻。代工厂的劳工风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安踏供应链劳工标准的表现。
因此,安踏在供应链的绿色转型要同时应对来业绩增长和ESG发展的双重挑战。这对于安踏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考验。
评论
发表
回复“”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